《诊断美国(与董鼎山谈话录)》由海龙和董鼎山著。有位美国朋友,他是一位人类学家,他跟我说过一个笑话:他到了中国一个星期的时候,很激动,看什么都新鲜,觉得自己能写出一本关于中国的书。可是呆了一个月,方觉得自己看到的多是皮毛,知道多了,胆子反倒越来越小,只能写山一篇义章了。而他在中国呆了一年,却最后觉得自己连一篇文章都不敢
《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一书梳理了流行文化和艺术社会学领域的大量文献以及传播学、文学批评等学科的原始材料,考察了二战以来文化生产性质的转变及其发展趋势,分析了在文化研究内部构架“文化生产”观点的中心问题。
儒学与当代书系旨在重彰儒学传统在新世纪社会变革中所应处的地位与中国传统思想核心价值的重新阐释,借此使儒学及传统文化资源能够为当下中国提供思想给养与文明薪火。目前该书系包括牟宗三文集与刘述先文集两种。
《文化现代性读本》以文化现代性为主旨,荟萃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著名思想家,包括于尔根·哈贝马斯、斯图亚特·霍尔、马泰·卡林内斯库、安托瓦纳·贡巴尼翁等人讨论文化现代性的经典篇什。他们分别对表征文化现代性的重要概念展开分析,从怀旧到日常生活,从复制到拟仿,从合理化到距离,从艺术界、先锋派再到艺术终结,构成一个文化现
本书有两个专题:明星文化研究和大众文化的价值观研究,另外还有四篇有关文化研究的论文。在“明星文化”专题中,对阮玲玉、郭敬明、韩寒、龚琳娜等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明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个案分析,也探讨了电影明星与中国想象、凡星研究的意义等问题;而“大众文化的价值观”专题则对大众文化中的民族主义、国产言情剧的价值观、人物传记电
本书借鉴赛义德的后殖民文化理论、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逻辑论、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施莱辛格的“帝国衰亡论”等理论。从系统分析、综合比较,对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关系进行多视角、多层面、多维度的比较分析与研究。
《中西文化比较》一、二讲为总论,揭示了中西文化的起源、文化基本精神(基本思维方式和基本价值)之不同。第三讲至十三讲为分论,具体讨论了中西方在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科教文化、政治文化、法律文化、文学与艺术文化、建筑文化、社会习俗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的共性与区别。《中西文化比较》视野开阔,观点新颖,体例独特,通俗易懂,实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明日之中国文化》着力于“学术”与“文化”两方面,所收著作或为学术上开新之作,或为文化上奠基之作。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明日之中国文化》之收书范围,原则上起于民国建立,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然某些著作之成形,可追溯至民元之前若干年,因其有重要地位,亦酌情收入。
《文明起源:从原始群到部落社会》主要认识对象是澳洲(涉及美洲)部落的社会组织、制度形态(人类学研究原始社会的基本素材)。第一章是学术史疏理,说明此项研究在人类学传统中的位置。第二到第五章正面研究澳洲部落组织制度形态(社会组织、婚姻制度、亲属制度,原始宗教及其相关制度:原始分类体系与图腾增殖仪式、转世制度与成年礼),据此
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审慎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