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考古材料、历史文化、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等多个方面,对《吉尔伽美什史诗》这部伟大的史诗的内容作了讲解,并阐述了其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本书是我国一部关于东方文学在中国译介与传播史的研究著作,采用历史文献学与比较文学的方法,将翻译文学史、学术研究史结合起来,系统地梳理了20世纪一百年间东方各国文学在中国译介与传播的历史,对东方文学译介与研究的重要成果做了评述总结,并在书后附录《20世纪中国的东方文学研究论文编目》作为正文的补充与延伸,从而较为完整地呈现
本书以外国文学史为纲,精选上迄古希腊、古印度,下止20世纪当代外国文学12位大家的经典代表之作为教学内容,从作家生平、情节简述、作品评析等多个层面切入,解析经典文本的思想情感、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文学四种体裁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使读者在阅读中感悟文字的魅力,在经典中开拓求知的视野。本书旨在培养学生对
全书精选40余部外国文学名著,以作家简介、作品节选和作品赏析相结合的方式加以介绍。在重温古典的基础上,更偏重20世纪的作品。注重名家精译及经典篇章,以助于学生在世界文学的大背景下了解西方文化精神和东方文化神韵,汲取人类文化的精华,感悟人生,净化心灵,提高综合素质,进而重塑一种强健的精神人格。作品赏析由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文化经典是各个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美感的结晶,文化传承离不开经典,文明发展离不开经典。本书是“文化润校(名篇经典诵校园)”,按“德”“智”“体”“美”“劳”五类主题,遴选古今中外名篇经典,每周5篇,计40周,200篇。
该书为文学研究类著作。该书以布克文学奖获奖小说中几篇代表性的后殖民小说为分析对象,以后殖民理论与后殖民文学相互观照的方式对其所呈现的后殖民文学特征进行探索论述,以勾勒出它们如何通过文学的形式实现对西方霸权话语的抵抗与超越。文学是文化研究的特殊美学形式,后殖民主义从理论到文学深受文化研究学术思潮的影响,在议题和学术旨趣上
《始于一次分神》是胡桑的书评集,共收入从2010年至2018年间创作的书评,指向文学构筑潜能生活的能力。这些书评曾发表在《书城》《新京报》等各类报刊。 该书涉及辛波斯卡、米兰昆德拉、略萨、马内阿、特雷弗、君特格拉斯、鲁西迪、里尔克、帕慕克、阿兰达蒂洛伊等著名的中外当代作家。在写作中,胡桑秉承了纳博科夫《文学讲稿》的细读
英国诗歌的奠基者是谁?为什么巴尔扎克号称文学界的拿破仑?为什么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都该知道点。
世界文学并非世界所有文学之总和,而是世界各民族文学经典之汇集。目前超出自身文化范围、在全世界流通的作品,大多是西方文学经典,而非西方包括中国文学的经典,尚须通过优质的翻译和评论,才可能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本书讨论经典、翻译、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之关系,使读者能了解当前讨论得十分热烈的世界文学诸问题。
本书从体验角度梳理中国和西方历史上的文学观念的演进历程,分析中国古代文学和当代西方体验文学观形成的原因,同时也评价体验文学观的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影响。本书认为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都离不开体验,因为文学作品是作家通过体验的方式创作出来的,批评家也要用体验的方式来理解作品,只有对作品有了深切的感受并体验着作品中表达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