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三篇,内容包括:总论、WHO要求优先研发的10+X(未知)病种、对人类健康有重大影响的人兽共患病毒病。以几十年来对社会及人类影响较大的新发、再发病毒病为主,尽可能收集这些传染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成果。
以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崇惕院士为主的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者对福建省肺吸虫病原、流行病学和临床学进行长达半世纪的研究,本书作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与分析,显示福建省肺吸虫虫种及其各阶段宿主多,感染率高,感染度重,肺吸虫资源之丰富,居全国前列。由于肺吸虫病病例临床表现复杂,常致误诊错治,本书对此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诊断
本书系统性回顾了浙江省血吸虫病中间宿主——钉螺的发现和防治历史,全面梳理了全省历史有螺环境的分布情况,分析了历史螺区环境演变情况,采用数字化定位直观地展示了螺点分别区域。主要内容包括全省、各历史流行市、县区历史钉螺孳生环境和近三年现有螺环境分析报告及数据、分布图、对有螺环境进行实景照片和说明,提出了螺情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本书是普通高等学校“十四五”规划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特色教材。本书介绍实验总则、常用寄生虫学实验室检验技术(包括寄生虫标本采集、保存和鉴定,病原学检查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寄生虫形态学观察内容。本书还在每种虫体的形态学观察之前介绍寄生虫生活史与要点,在每个寄生虫检验实验结束后安排作业与思考题。本书供普
本书以广泛传播血吸虫病基本知识为目的,结合当前血防工作需求实际,围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确立的血吸虫病消除目标和血吸虫病核心信息。
本书聚焦于非典和禽流疫情之后,东亚地区针对跨物种传染病所做的防范研究。法国哲学史学家、人类学家弗雷德里克·凯克观察并追访了微生物学家、兽医和鸟类学家们的工作,从中总结出和公共卫生措施并行的防疫策略,提醒人们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病原体传播与人类社会的关联、不同学科关于动物传染病的理解和意见有何不同等等。他尤其讨论了专家们
寄生虫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大众知之甚少。导致寄生虫病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追求原生态新鲜的食材,导致寄生虫从口而入;二是人们养猫养狗增多,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也在增加;三是湖区、牧区、森林等旅游频繁,可能接触到当地的寄生虫;四是随着出国交流增多,国外的寄生虫病也带回国内。综
《常见人兽共患病与养宠科学防护》主要向大众科普常见人兽共患传染病,如SARS、冠病肺炎、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等的病原、传播途径、致病性、预防注意等内容,以及对于饲养宠物的家庭而言,如何预防人兽共患病,打消疫情下宠主们恐慌的心理。
寄生虫病的危害仍是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倡议的热带病特别规划要求防治的6类主要热带病中,除麻风病外,其余5类都是寄生虫病,即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和锥虫病。仅在非洲每年至少有100万14岁以下的儿童死于伴有营养不良和疟疾。血吸虫病流行于78个国家和地区,大约有2亿
临床寄生虫学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