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四卷。卷一列脉法、察舌要言、四家异同、重药轻投辨、同病各发、中风、中寒、暑热湿;卷二列秋燥、火、劳伤、脑漏、鼻衄、齿牙出血、关格;卷三列咳嗽、痰饮、结胸、抜疟、黄瘅、三消;卷四列痿、痹、胀、下利、诸痛、三冲。全书内容以切脉、察舌为诊法之重点,以症状为辨证的主要依据,以治法、方药为施治的主要内容,其中尤以对慢性疾病
本书以2021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细则为基础,精选《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经典著作中部分原文,按照“原文”“词解”“提要”“释义”“方义”“临床要点”等方式,对原文进行详细的剖析,旨在通过对中医经典著作较为系统的解析,使读者更好、更快捷地掌握中医学的精神实质,为今后学习和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理
《中华医藏》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框架下实施的国家重要古籍保护项目,由文化和旅游部牵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具体推进,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全国中医药行业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具体实施。是以中医古籍(包括少数民族医药古籍)原书影印为基础,集保存、整理、利用为一体的中医药古籍再生性保护项
《丛书卷》收录丛书类代表性典籍27部,本书为《医学准绳六要》。《医学准绳六要》约成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共含子书六种十九卷,又名《医学六要》,乃张氏博采群书,各萃其要而纂成。含《经络考》一卷、《四诊法》一卷、《病机部》二卷、《运气略》一卷、《本草选》六卷、《治法彚》八卷。此书虽名“六要”,然包含诊断、中药、方剂
近代中医生存于国门渐开,西风日盛之时,全体国民痛定思痛,有识之士群起改制的大潮中,或主动或被动,都必须思考留续传统及与现实共存的问题。“中西汇通”思想,自唐宗海《中西汇通医书五种》(1884)、朱沛文《华洋脏象约纂》(1893),就已明确提出折衷归一,存其互异的宗旨,至张锡纯在《绍兴医药学报》发表文章(1909),提出
本书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从历代中医经典著作中摘选近千条具有代表性的条文,以总论、分论为总纲,细分中医经典理论及具体病证,逐条述之;结合古今语言习惯及中医药条文的特征,对上述摘选条文进行逐条解释;另外,对于密切联系的条文,通过查阅中医历代医家的学术观点,以诠释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再者,通过对古今医案
全书分为四编。第一编收录胡耀贞遗留下来的七种医武著作、两篇学术论文。第二编收录胡耀贞传承、胡丽娟收藏的珍贵医武文集。第三编收录胡耀贞年谱及研究胡耀贞的论文。第四编是胡耀贞弟子、再传弟子的回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