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制度质量视角研究“互联网+外贸”的实施路径对中国稳外贸并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构建了“互联网+”背景下外贸新业态评价指标体系,系统梳理了全球外贸新业态、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发展特征及趋势,考察了“互联网+”对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总结了全球“互联网+外贸”规则新趋势新变
本书详细分析了2023年6月到2024年5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进展情况,重点围绕全岛封关运作准备、重大制度创新以及重大项目建设开展分析,同时分析了海南自由贸易港要素自由便利、制度保障体系的推进进程和成效,提出2025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进一步对标“三张清单”,全方位、全流程和全要素开展模拟演练和实战演练,及时发现
2021年11月,我国正式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本书围绕DEPA,从海南自由贸易港推进DEPA先行先试的思路、跨境无纸化贸易、海南试点DEPA电子支付规则思路、海南网络安全治理现状和进展、国外数字化转型经验等方面,分十三章详尽论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与DEPA规则之间的关系,分析海南自由贸易港试点
本书在产能过剩理论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框架下,利用工业企业数据与海关数据,分析产能过剩形成的根源、经济影响以及治理效果。具体地,首先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测算作为产能过剩反向代理指标的产能利用率并分析其特征,进而对总量产能利用率进行静态与动态分解,以探究产能过剩的形成根源;其次剖析行业产能过剩对企
本书内容首先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中与知识产权保护和对外贸易相关的基础理论为逻辑起点。其次,定义知识产权保护和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然后,梳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不同时期的作用与关系。进而从理论上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响机制,分别从知识产权保护对外贸结构、外贸效益、外贸竞争力
本书综合运用了经济地理学、演化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博弈论、农业供给理论等学科理论成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在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借助多个分析指标厘清了我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的竞争与互补关系。构建了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我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并提出了可行性对策。
本书以2021—2022年中外关税制度方面的变化为对象,分8个模块整理资料并加以评述。主要包括:中国海关法律规范及关税政策的变化、境外关税政策的变化、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变化、商品归类与原产地规则的变化、关税谈判与自贸区发展、中国对进口产品贸易救济措施的变化、境外对华出口产品的贸易摩擦、世界贸易组织争端等内容。
本教材对接《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中助理报关师的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加入了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不同信用等级企业的海关管理原则和措施、两步申报通关作业程序、金关工程(二期)加工贸易管理系统操作、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商品报关操作、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录入规范等岗位技能新内容,按照职业教育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念进行
本书对近年来的中国参与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谈判中涉及自贸协定的区域服务贸易规则及相关承诺约束评估分析的著作。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研究背景与意义以及研究思路方法。该部分大体叙述了中国参与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特点,并对中国参与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谈判中所面临的问题展开针对性研究,相关结论对决策有参考意
全书共三章。第一章介绍全球主流社交媒体在商务活动和销售活动中的应用现状以及企业采用社交媒体的目的,指出了社交媒体在当今商务活动中的重要性及本研究的意义。第二章文献综述。厘清了socialmediauseinsales(SMU)定义的内涵及外延,梳理了SMU影响因素及结果。回顾了销售人员绩效、适应性销售行为、顾客定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