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艺文志》记载,古之中医,有医经7家(包括《黄帝内经》)、经方11家,医经派诊治思路与经方派多有不同,这也是目前学界比较认同的观点。经过长期历史发展,《黄帝内经》逐渐成为中医重要的经典文献,其创立学术体系也成为中医理论的主流,而经方派的传承日趋式微。近年来,中医界已普遍认识到经方派的临床疗效不容低估,而其理论也有重
《米伯让全书(套装上中下册)》收集了我国著名的中医临床家、理论家、教育家及社会活动家米伯让先生历年所撰写的著作、论文、医案医话、诗词,以及米伯让先生的医事、轶事、后人研究学习米伯让先生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论文等内容,全书洋洋上百万字,共分三册,全面展现了米伯让先生及长安米氏内科流派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米伯让先生的成才
《医学启源》,3卷,金·张元素撰,刊于金大定二十六年(公元1186年)。上卷着重在条析脏腑病机,而附以脏腑诸病的用药心法。中卷为《内经》主治备要和六气方治。下卷为用药备旨,论述药性的气味厚薄、寒热升降,以及四气五味、五脏苦欲等理论,悉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篇之旨,是研究药性最有系统的专篇。
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文集
尤怡(?~1749),字在泾,号拙吾,别号饲鹤山人,清代长洲人,清代医家。本书共收集《医学读书记》3卷,《续记》1卷,《静香楼医案三十一条》。《医学读书记》是尤怡读书证治心得杂记。全书共分86个标题,涉及中医基础、诊断、辨证、治法、方药、病证、针灸、五运六气、医籍校勘正误析疑以及医家述评等多方面的内容。作为读书与临床的
本书是作者研习《四圣心源》的读书笔记,内容包括对*卷天人解、第二卷六气解与第四卷劳伤解逐字逐句的解读,第二卷六气解与第四卷劳伤解所用药材的解读。人秉一气而生,气秉周流之态。学中医就一个字气,学中医就一个方法象。气与象是本书的主线。本书*的特点是以经解经,即所有对《四圣心源》内容的解读依据均来自于《黄元御医书十一种》,以
本书由《九真要》《九常记》《黄帝内经》(太乙版)《阴阳大论》四部分组成。皆是以自然现象、天地形物的变化来探究、阐释人体脏腑功能,用天地之理讲医学,将人体的古典医学。学习研究本书,可以使读者知晓在现在通行的中医理论学说之外,不同的学说与认识。
《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是集唐宋金元4个朝代22位著名医学家著作而成的丛书。唐宋金元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科学文化发展迅猛,中医药学也同时得到巨大的发展。在继承古代医学成就的基础上,学术争鸣,新的学派不断涌现,使中医药学特别是在方剂学及临床各科都有长足的发展,为后世中医药学的发展奠定了
《医贯》为明代温补派医家赵献可的代表作,刊行于明万历45年(公元1617年)。全书共六卷,卷一为“玄元肤论”,论《内经》十二官、阴阳、五行;卷二为“主客辨疑”,论中风、伤寒、温病、郁病;卷三为“绛雪丹书”,专论血证;卷四、五为“先天要论”,以六味丸、八味丸为主方,治疗真阴、真阳不足诸病;卷六为“后天要论”。本书以丰富的
《古今侔尼集》为中华中医古籍珍稀稿抄本丛刊之一种,丛刊遴选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研究中心所藏珍稀中医古籍稿抄本原貌影印而成。本书底本为佚名撰《古今侔尼集》二卷,为清代抄本,有极高的文献及文物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