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有三味》是资深媒体人、高级编辑王宏铭基于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生活体验,对《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文学巨著的全新解读。 本书分为知己知人知命三个篇章,不仅展现了作者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更挖掘了其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在本书的附录部分,作者通过对《红楼梦》细节的深入挖掘和分析,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阅
《唐宋词声律史》我国的韵文学发展至唐宋词,其声律形态已达登峰造极的地步,既有稳定的模式,又有复杂的变化,远非前代诗歌可比。实在是绚丽多姿,蔚为大观。 本书努力打通文学、语言学、音乐学的研究,从乐体文体及二者结合的角度进行论述,立体考察唐宋词作为音乐文学的发生发展历史。在乐体方面,主要从清商乐、法曲、胡部燕乐、宋代宫廷鼓
本书从贾平凹的文本世界出发,细读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废都》《秦腔》《白夜》《极花》《带灯》等,解读其文学镜像叙事中的丰富意象,探究其意象世界深刻的现实意义、历史意义、象征意义、隐喻意义以及由此形成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从而揭示贾平凹小说创作的精神追求、文化追求和艺术追求。
《解味红楼:曹雪芹的旧梦与悲歌》是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张庆善先生最新的从多个角度评说《红楼梦》的学术随笔集。书中围绕几个一些《红楼梦》相关争议话题和主题进行解读,如曹雪芹是不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家世和《红楼梦》的关系,又如《红楼梦》中的人物刻画、情节设置、艺术手法等,每个主题以数篇文章进行解读。并对一些《红楼梦
家国一体的观念内涵丰富、包蕴广阔,自古就在中国深入人心。正所谓烈士之爱国也如家,每当国家危亡倾覆的时刻,总会有仁人志士在家国情怀的激励下,不顾自身安危,挽狂澜于既倒。在本书中,社稷之思忠君报国黍离之悲体国经野……家国情怀的诸多维度通过经典的诗词与绘画作品一一予以呈现。阅读本书,如同与一个个伟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华民族,是勇于探索的民族。本书是古代诗人行走中国的山水图,也是中华文明开拓前行的路线图。让我们从《诗经》《楚辞》出发,踏上行旅之路。游名都古城、三山五岳,看边塞大漠、乡村田园。山川为纸,雨雪作墨,国人足迹所致,中华文明之花次第开放。
假如没有海内存知己的吟咏,城阙辅三秦的青砖还会不会有如今这般厚重?假如没有锦瑟无端五十弦的迷茫,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深情还会不会有如今这般甘醇?诗人把深情融入诗行,同时把对那个年代的眷恋刻进我们的心房。书中至美诗词琳琅满目,熠熠生辉,抒发了中国人心中的爱情、友情、亲情、豪情。
作为明末清初江南风雅巨擘,钱谦益的诗歌有着丰富复杂的内涵。本书是一本论释钱谦益晚年最后一组重要组诗《病榻消寒杂咏》的清诗研究典范性著作。全书分为两编,上编深挖其诗文中的意象、隐喻,探讨诗歌与钱谦益的政治理想、抱负有着怎样的交集。既有对其晚年诗歌主题、诗学观念的分析,也有对诗人交游的考证。下编以《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诗
《唐诗二十讲》(原名《唐诗概论》)是苏雪林创新运用现代文艺理论来观察唐诗,研究唐诗史的力作,被学界称作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本唐诗学专著,也是我国第一本断代诗歌史。苏雪林打破历代学者惯用的文章学、考据学等传统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以文学史家的学术眼光与视野审视纷繁复杂的唐代作家作品,率先运用流派与风格等现代观念,突破前人视
《琅琅四季二十四节气古诗词读与赏》是一部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文化读物。本书以诗词品读为主线,收录了敦煌文献《咏廿四气诗》及历代节气诗词经典作品共百首,其中《咏廿四气诗》配有字词注释、文义赏析、诵读指导及诵读音频,通过诗境词意展现古人所记载和描写的四季流转与物候变化。本书还收录了宋元花押风格节气印蜕及节气现代水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