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编的一部与红山文化考古相关的考古学研究文集。所收录的论文皆为国内研究新石器时代尤其是红山文化研究方面知名学者的文章,内容包括红山文化考古新发现、学术研究新动态,红山文化研究事业的回顾与展望,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理论、方法与研究,红山文化考古的重要发现和相关认识,涵盖科技考古、文物保护等方向。研究所涉
这套书以地域为划分标准,分为10册,以博物馆为组成单元。在每一个博物馆单元中,设计成“博物馆概述+馆藏中国文物佳作赏析”为主的展开思路:(1)“概述”部分介绍该博物馆发展简史,明星藏品概述;(2)“馆藏中国文物佳作赏析”部分,则详细介绍该馆所藏的中国文物。本套书筛选更具热点的、更具代表性的藏品,先考虑到文物价值、知名度
本书是敦煌艺术工作者谢成水关于壁画、绢画、雕塑等敦煌艺术研究的解读之作。作者以自述的方式带领我们逆时光长河而上,走进敦煌这一艺术宝库。敦煌艺术历经一千多年连绵不断的发展,特别在唐宋时期,其圆融、飞跃的状态,奠定了汉民族艺术审美体系的成熟自信、博大包容。敦煌壁画之中,线与色交融,流光溢彩;敦煌雕塑与建筑,乃空中妙有的艺术
本书以设计学为切入点,融合艺术考古学,深入探究青花陶瓷的历史脉络。从唐代青花瓷的源起,历经元代青花瓷的外销盛况,直至明代青花瓷跃升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生动地为读者重现了青花瓷的发展历程。其中,着重对青花瓷艺术设计在明代的发展展开研究,涵盖造型设计、装饰艺术以及色彩处理等方面。本书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为青花瓷的设计研习与
河北境内保存有丰富的古城墙和古城,从燕、赵、中山国的古都,到魏晋时期的邺城,到明清时期的正定古城、广府古城。《千年守望——河北古城墙遗产概览》一书对河北省境内的古城墙遗产进行普查采录、搜集整理,对河北古城墙遗产的历史沿革、传承脉络、发展变迁、抢救利用以及对当代文旅融合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价值和意义进行了分析研究。本书分
本书编于冯登府客居福州时,陈寿祺总纂《福建通志》,冯登府分纂金石门,后分纂部分别本单行。为首部辑录福建一省金石材料的著作,于闽中所见周至元代之金石碑刻,凡公私藏品、摩岩石刻及文献著录,不论存否,均予纳入。以时为序,间或录文。每种石刻均详记遗存情况、形制尺寸、前人著录、所涉兴废沿革等,间附按语考证。对金石文本中的文字正讹
福州鼓楼自古多山,宋代即有“三山鼎秀,州临其间”之说,郎中谢泌的“城里三山千簇寺”更是让世人尽知。福州有越王山(今屏山)、九仙山(今于山)、乌石山(今乌山)。这些山上的摩崖石刻,潜藏着福州世家大族的故事。摩崖石刻是展示福州鼓楼的一扇窗口,是彰显福州鼓楼区风貌,孕育未来希望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福州鼓楼乌石、九
本书探讨古蜀文明与以中原文明为主导的黄河文明及长江中下游文明的血缘关系,进而确立古蜀文明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的地位;亦将古蜀文明置于全球史视野之下,由此观察古蜀文明对推进人类文明史的作用。如果说,在中华文明起源“满天星斗”之时,古蜀文明乃是长江上游最亮的星;那么,当中原文明崛起,引导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形成而呈现出“月明星
本书共收录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田野考古发掘报告51篇。长江三峡地区不仅山水雄奇,而且是一座瑰丽的文化宝库。考古发掘表明,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中华民族长江文明的重要舞台和文化交流的通道,保存着从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经历夏商周直到宋元明清的各代文物古迹。 本书作为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第九部科学发掘成果的正式报告集,为进一步挖掘、研究、
湿润半湿润地区石窟遗址物理环境的研究,对该地区遗址的微气候调节控制和文物保护具有重要的价值。本书针对麦积山石窟物理环境的相关问题,主要开展了麦积山石窟建筑空间复原、洞窟微气候现状、洞窟热湿环境分析模型、自然通风特性、光环境及声环境优化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石窟类遗址的保护理念、物理环境模拟方法及预测机制、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