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四川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丛书”之一,为四川大学开设的“中华民族的凝聚与演进”全校通选课讲义汇编,共包含十六讲,由学校历史学、考古学和民族学三个学科共十六位骨干教师共同撰写,形成十六个讲题,从不同学科视角梳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以及中华民族的概念史,兼顾研究深度与教学需求,深入浅出地展现了史前
中华民族能够始终自强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儿女能够源源不断为世界文明书写中国篇章,中国精神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是凝聚、铸造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的伟大力量。本书坚持问题导向,梳理中国精神的历史演进,探析中国精神的世界意义,既是为了解读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基因密码,也是为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
本书获大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点经费支持出版。大理州作为云南省两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州试点之一,其实践可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验样本。本书以大理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工作与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为内容范围与写作对象,就创建工作机制创新、构筑中华民族共同有精神家园等铸
历史文化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100讲
本书通过对五指山市的传统合亩制地区相关村落(以毛道乡南门村为主)进行田野调查之后,从经济、政治、社会和宗教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对比研究,从整体上呈现了传统合亩制地区的历史性文化社会变迁;同时,本书利用专门的篇幅对“合亩制”本身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和追踪研究。本书认为,从总体上来说,传统合亩制地区社会文化的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清代清水河流域乡村社会与中央王朝关系研究“的结项成果。20世纪90年代以来,用国家-社会的二元解释模式来分析成为学界的研究趋向,本书在这一研究背景下,探究清代清水河流域乡村社会与中央王朝的关系。本书讨论的范围重点在贵州省内的清水江和都柳江流域,对近年来清水江流域大量发现的民间契约文书及各
《改变世界的长城丛书》共分为《和合而生:维护世界和平的长城》《天工巧构:影响世界的长城建筑》《古风精魄:铸就中国精神的长城》,本书为《古风精魄:铸就中国精神的长城》。长城最突出、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所承载的伟大精神。全书在讲述相关史实的基础上,系统介绍长城所体现的团结统一、众志成城的爱国精神,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本套书收集整理林纾的诗文书信、原创小说传奇、笔记讲义、古文评论、古文评选等,对现存林纾原创文字作品几乎收全,并按钱锺书论断从180多种译作中精选民国二年以前的18种代表作及序跋、时评等,标点校勘,简体横排。整理时广泛搜集林纾手稿和在世时亲自编定的底本、作品原载刊物影印本等,从报刊、画作、手稿、抄件等各种载体上零星辑佚的
本书收录的是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在2020年10月至12月举办的“百川交汇”主题学术论坛“民族学研究前沿系列讲座”共10场讲座的内容。涉及情感民族志、海外民族研究、古DNA人类学、人类世研究、宗族研究新范式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等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主题。涵盖了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前沿研究领域,既涉及民族学、人类学
印度是一个极端多样化的国家,拥有众多不同的追求,大相径庭的信仰,判然有异的风俗和异彩纷呈的观点。《惯于争鸣的印度人》一书分直言与异议、文化与交流、政治与抗争、理性与身份四部分内容。本书对于理解和利用印度丰富的争鸣传统,对于消除各种与阶级、种姓、性别及社群有关的不平等现象,对于南亚次大陆的和平事业,都是至关重要的。收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