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国内外城市遥感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和作者长期从事城市遥感研究的科研成果编著而成,全书共分三篇二十三章,系统讲述了城市遥感时空谱观测模型等原理、城市多源遥感影像系列处理方法和城市遥感技术在相关行业的典型应用实践。本教材也融入了作者承担城市遥感科研项目的技术和产品成果,吸收和借鉴了相关同行老师的科研成果,采用图文并茂
《深圳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方法与实践(第3卷)》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绪论,是全书的铺垫,介绍了城市生态遥感监测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深圳城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亟需解决的问题。第二章城市生态监测遥感处理流程,介绍了城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所用数据和处理技术,阐述了城市生态监测遥感专题数据产品体系,提出了深圳市生态遥感监测的基本流程
《北京及周边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图集》一书是基于“北京市生态环境变化(2000-2011年)以及对大气、水环境影响的调查与评估”项目而著的,为《北京市生态环境变化(2000-2011年)调查与评估》一书所配的图集。本书是在“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北京调查评估专题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生态环境特征、环境问题以
2014年习近平在视察内蒙古时强调,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内蒙古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要努力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总书记在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次参加全国人大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
本书是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在长期开展资源环境遥感研究项目成果基础上完成的,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报告(2016)》与《中国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报告(2017)》的持续和深化。书中系统开展了中国土地利用、植被生态、水资源、主要粮食与经济作物、重大自然灾害、大气环境等多个领域的遥感监测分析,对相关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绿度空间遥感》从多维度、多尺度系统研究城市绿度空间遥感,在介绍城市绿度空间内涵、科学与应用价值的基础上,重点论述城市植被二维、三维信息提取技术,城市绿度空间二维、三维度量技术和多尺度感知技术,同时探讨城市绿度空间遥感评价方法。城市绿度空间遥感通过探索“卫星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的技术优势,促进城市植被研究由二
本书以青藏高原腹地的典型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多源遥感卫星数据为信息源,结合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和社会统计数据等,利用GIS空间分析和数学统计建模方法,分析了高原典型区域植被、冰川、湖泊等变化特征;构建了土壤水分遥感反演模型,实现了干旱遥感监测。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应用于西藏高原生态环境监测服务,也可以为高原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参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地表环境多源遥感监测方法》深入介绍了稀土矿区环境信息遥感监测方法,分析了南方稀土矿区地表环境时空变化规律,以及不同稀土开采模式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为矿区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全书共分7章,包括多光谱遥感数据、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热红外遥感数据、高光谱遥感数据等多种遥感技术在离子稀
城市作为一种人工生态系统,是人类活动最为强烈且集中的地区,其地表不同于自然地表,具有较为复杂的物理特性、热量特性及动力特性。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大量的自然地表被人工地表所代替,不透水面作为城市典型的下垫面类型,具有蒸散能力弱,蓄热能力强的特点,对城市热环境有着强烈的影响。对城市不透水面及热环境进行深入研究,可以量化城市群
本书使用多种不同的遥感数据源,开展城市环境的量化分析与典型应用,涉及的数据源主要包括欧空局Sentinel-1A/BSAR(SyntheticApertureRadar,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影像、日本 Himawari-8气象卫星影像、美国Landsat系列陆地卫星遥感影像、美国DMSP系列卫星夜光遥感影像,以及瑞士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