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为对传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创新与发展,从风险角度出发,对水资源承载力风险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与识别;按照致险因子的危险性与承险体的脆弱性,构建水资源承载力风险评估方法;从气候变化、城市化、产业结构变化等方面对全国水资源承载力风险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研发了水资源承载力风险的监测预警技术与遥感动态监测系统。本书可供
随着人们对水资源的重视,水和废水基础设施的管理将发挥核心作用。本书全面概述了智能水概念和该领域的进展,讨论了智能水的潜在价值,以及在运营、经济、政策和监管环境中需要考虑智能水。
本书针对京津冀地区水环境管理业务实际需求,以实现水环境质量综合管理为目标,开展京津冀地区水量、水质数据交换共享及综合管理调控研究,对推动实现京津冀区域水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水环境质量安全底线三大红线空间落地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为京津冀水环境一体化管理提供了平台支撑。具体内容可概括为一套系统平台、一项关键技术、
本书针对供水安全设计调查方法与调查问卷,对山东省利用黄河水的城市供水安全情况进行了调查,形成了调查情况分析。开发了饮用水供应链水质关键控制因子(KCFs)筛选系统,利用该系统对不同供水形式进行了水源地与供应链的风险评估,既有黄河引水渠的风险评估、水源地风险评估,也有含海水淡化水的供应系统的风险评估,为城市供水系统的风险
本书以黄河流域上游所处湿润区的四川阿坝州黄河流域与所处干旱区的宁夏中卫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查勘、特征分析、问题诊断、模型创建等多种类方式,开展黄河上游干湿区水资源条件与多水源联合调配模式研究,揭示了研究区具备的水资源条件,分析了研究区水资源利用特征并诊断出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区供需平衡,构建了区域多水源联合调配模型,
书稿的主要内容如下。一是雨洪管控适地性规划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研究,核心内容是从理论与方法上研判雨洪管控的可行思路;二是黄土高原雨洪管控的地域实践与民间智慧总结和凝练,一方面总结和继承传统,另一方面与当前的海绵城市技术体系进行对比研究,彰显传统技术措施的地域性优点并发现其不足,改进后融入现代体系;三是晋陕黄土高原沟壑型
本书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评估我国的水资源安全状况。从水资源数量充足性、质量符合性、可持续性、成本可承受性等多个方面,在全国、大流域和水资源二级分区的不同空间尺度上,对中国现状(2019年)和未来(2030年)的水资源安全状况进行了系统诊断和预判,回答了国内外众说纷纭的中国水资源是否安全、中国水量是否足够、中国水质是否
《水安全概论/全国水利行业“十四五”规划教材》在认识水及水安全概念的基础上,对水安全的构成和水安全保障体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水安全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水安全概念及其特性,水安全的构成,水安全保障体系,水安全展望等。《水安全概论/全国水利行业“十四五”规划教材》可供从事水生态安全与修复、流域水资源
本书结合风险分析有关理论和我国水资源特点,提出了水资源风险及其防控的有关理论概念,分析了我国水资源风险防控的现状形势,提出了水资源风险防控的总体战略和主要对策。本书共包括七章,主要针对我国水资源风险的概念内涵、防控现状、面临形势、总体思路、主要任务等内容开展了相关研究。第一章界定了水资源风险及其防控的有关理论概念,梳理
本书系统论述了评价决策与风险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成果。首先阐述了评价的基本理论,论述了基于投影寻踪技术、数据包络分析、迭代修正、循环修正的评价模型及其在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及水资源短缺评价中的应用;其次提出了水资源产业结构与优化模型和土地利用多目标规划模型;最后阐述了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