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高排放企业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碳成本控制的理论框架、控制过程及效果评价,运行机制及政策建议。提出了如下观点:(1)将碳成本定义为“企业开展碳减排活动,为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所导致的经济利益总流出”;(2)以BS钢铁为案例分析对象,通过分析其生产流程的碳素流和碳素价值流,明确碳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进而采取针
本书在简要介绍气候变化、碳理论基础、碳排放核算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不同行业和领域碳中和技术的相关知识,包括能源领域、建筑领域、钢铁领域、交通领域、化工领域、环境生态领域等,同时针对碳中和技术集成方法做了简要介绍并提供了相应的实际案例。为了适应不同行业领域读者群的需要,本书在取材上兼顾基础性、全面性和新颖性,以
2015年巴黎会议前夕,中国承诺2030年左右实现碳达峰,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一般性辩论时宣布中国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与碳中和不是简单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问题,而是我国整个经济发展结构全面绿色
作者在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的指导下出版了《碳达峰、碳中和知识解读》一书,成为2021年度的双碳问题的畅销书。为了在2023年底召开的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宣传中国的碳中和政策和实施的行动,作者在解特使的指导下,以《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为主轴,对目前国家发布的500多个十四五规划和各类实施方案进行了系
本书以全国30个省市(除西藏、港澳台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计算20092019年期间全国30个省市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在此基础上从单要素和全要素视角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分析中国以及各省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时间和空间演变特征,探究11年间碳排放效率演变趋势,又进一步基于经济、人口、土地
本书系统把握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以及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从碳排放权交易的缘起:气候变化导入,梳理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与机制,系统介绍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基础,然后阐述碳排放权交易的要素与机制,搭建碳排放权交易的架构。 在此基础上,对碳排放权交易的重要活动:总量确定与配额分配,MRV,碳排放配额的交易与价格
本书共分五章。第一章顶层设计政策,从纲领性意见、统领性方案两个方面梳理了国家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文件、重大决策部署。第二章重点领域政策,从能源领域、工业领域、城乡建设领域、交通运输领域、农林领域五个方面梳理了国务院、国家有关部委制定的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政策文件。第三章保障支撑政策,从科技创新
本书共十个章节,每个章节讲述一个优秀企业案例,涉及钢铁、化工、建筑、金融、物流运输、消费品、电子电工、汽车、环保、新能源十个行业,从企业管理、战略、可持续供应链、技术、产品、服务创新等多个维度对企业的绿色低碳实践进行了阐述和剖析。
本书共八章,内容包括:低碳城市与住区模式选择、相关理论研究、住区模式的空间演进特征与类型划分、曹杨新村住区模式的社会区隔化分析、住区居民交通出行行为碳排放特征评价等。
本书从论述能源、经济和碳排放关系再到针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旨在探索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新疆碳排放的达峰进行预估。本书主要内容有能源、经济和碳排放计量关系分析,碳排放驱动力因素分析,SSPs路径下新疆社会经济预估和SSPs路径下新疆碳排放达峰预估等,最后提出碳达峰与碳中和背景下新疆碳减排的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