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道译文集》编录著名学者陈望道先生翻译的论著四十六种,分上、下两卷,大体按内容依发表时间为序编排。上卷主要是包括《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社会意识学大纲》、《伦理学的根本问题》等论著在内的关于社会革命和人类文化问题的内容。 下卷主要是包括《艺术简论》,《苏俄文学理论》、《实证美学
在绍兴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在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圣地,我们今天相聚在一起,共同探讨这个跨越专业的学术盛宴和走入社会的校园文化,感受绍兴文理学院的传统学风和她的现代精神。一位嘉宾在风则江大讲堂百期暨开讲三周年恳谈会上如是说。 2008年11月13日下午,风则江大讲堂迎来发展中的盛事风则江大讲堂百期暨开讲三周年恳谈会在咸亨
《启功全集》包括文论与书画两大部分,较全面地收录了启功先生撰写的专著、论文、诗词、题跋、书信、日记、讲学及口述历史,并选辑启功先生创作的绘画、书法精品等。除努力汇集启功先生各个时期开发表的著作、散论和书画作品外,《启功全集》的一个特点是收集了启功先生生前未发表的文字和书画,如将未发表的诗文另集一辑,新发现的题跋补充到原
《史海管窥:掌故中的管理智慧》内容简介:培根讲读史使人明智,自有他的道理。历史学要弄清楚的,就是人类过去的所作所为。历史学的基本方法,就是解释各种各样的证据,认识人自身。管理,说到底必须从人出发,而人又是历史的产物。当我们身陷现实的迷宫,历史的路标其实一直在那里招手。因而,以历史论管理大有可为,但不要期望历史能够给当代
饶宗颐先生,1917年生于广东潮安,字固庵,号选堂。18岁续成其父所著《潮州艺文志》。29岁以《楚辞地理考》一书名动天下。先后执教于无锡国专、华南大学等校。1949年移居香港,先后执教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校,期间曾担任京都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法国远东学院、耶鲁大学客座教授。1978年退休,被世界多所著名大学聘为
这是一本文人笔挞文人、知识分子拷问知识分子的书,是对近些年来整个中国知识界种种怪诞情状的回应。学术娱乐化、文人市井化、思想侏儒化、教育数量化……这一切,如同惊雷不断撼动着深寂的书斋。作者对目前中国的思想、教育和学术进行了犀利的批判,指出“斯文”作为文人特有人格的当代丧失。君子作为文人的理想人格,是“文”和“质”的统一,
本卷收录作者1952-1994年间撰写的杂文、书刊评介类文章(包括贺词、会议开幕闭幕词及发言等)190余篇。其中绝大多数曾编入《季羡林文集·第十三卷》、《季羡林文集·第十四卷》(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998年),另补入作者20世纪30年代所作书评及50-90年代发表于报刊的杂文。新收录的作者早年书评原载于天津《
本卷收编季羡林1933-1985年间所创作的散文。包括《枸杞树》、《回忆》、《初抵德里》、《登黄山记》等。
马学良一生提倡“为人在实,为学在思”。在精神道德上,高风亮节,淡泊名利,宁静治学,教书育人;在待人接物上,尊师重道,金针度人,敬上礼下,团结师友,其道德风范充分体现了诚实和真实的高尚情操;在学术上,一生追求实践性、创造性和科学性的完美结合,以身体力行和深入调查为基础,以先进和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新思想、新观念和新创造为
《季羡林全集(第3卷)·散文3》收作者1988—2006年间所创作的散文,篇目的排列皆以时间为序,其中有《万泉集》和《小山集》未收的1988-1994年所作的两篇。《天上人间》一篇,因写作年代不清,故置于卷末。季羡林全集(第三卷)所收散文,此前皆未单独成集,分别散见于《季羡林散文全编》(修订版)各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