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生态学与生态文 明教育丛书”之一,是面向 领导干部的生态学读本,旨 在对领导干部介绍生态学是 什么、有什么用,生态学在 生态文明新时代中对自然- 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问题 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 通过对生态学基本原理和应 用实践的阐述,为领导干部 了解基本生态学原则、服务 科学决策提供知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特征。本书考察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历史方位、基本内涵、基础工程、降碳路线、治理保障、动员机制、创新抉择、社会目标等问题。本书认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并非西方生态现代化模式的中国翻版。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质上就是要实现生态化和现代化的兼
本书从介绍生态资源入手,明确了绿色丝绸之路共建国家当前的生态资源状况和生态消耗结构与强度变化,并在对生态供给和生态消耗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包含生态供给、生态消耗、生态承载力及其未来情景变化的评价技术体系,通过预测生态供给能力和消耗强度,评估生态系统所处的可持续发展状态,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谐适策略,同时也为实现区域
本书从生态旅游及其基础理论入手,以可持续发展的主线,分析了生态旅游概念规划、生态旅游总体规划、生态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生态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并结合实例,具体介绍了旅游开发规划、景区总体策划和旅游项目策划等不同阶段和层次的规划作品。本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对现行方法的系统总结,从而建设适合我国特色的生态旅游体系,
本书针对当前工业污染源精准化管理的热点研究问题,以实现区域、流域、行业精准化污染减排潜力分析为主线,主要介绍了作者及其团队在工业污染源精准化管理领域的多个层面和尺度开展的潜力分析、精准化管理、决策及实践应用案例。在工业污染源潜力分析方面,构建了不同尺度的潜力评估模型,并专门针对全过程减排潜力模型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基本内容之一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本书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就其内涵而言,不仅仅是指经济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文化的多样化和多元化、社会生活的城市化和美好化等,而且随着环境危机的全球化,生态环境的文明化和制度化也必然是构建
本书以流程型工业生产过程及其环境行为为主线,主要介绍了借助工业代谢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手段物质流分析等对流程型生产系统中物质(及污染物)的代谢路径、代谢去向及代谢量等开展识别、追踪和量化研究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应用案例等,内容涵盖了工业生产系统物质代谢分析框架的建立,两种不同角度和开发原理的模型(系统结构模型和单元功能模型)建
本书面向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把我国西部地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研究,认识西部生态屏障的内涵特征,把握其建设进展和面临挑战,从科技促进发展和促进科技发展的一体化视角,分析了科技对西部生态屏障建设的支撑性、引领性作用,提出西部生态屏障建设必须坚持系统观念、遵循发展规律。在系统分析西部生态屏障建设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对科技
本书以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本地化应用发展为主线,主要介绍了生命周期评价的来源、定义、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外的主要影响评价方法和货币化方法,并以2017年为基准年,基于终点损害类评价方法构建了我国本地化的终点损害类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模型;重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太阳能电池行业、风电行业、建筑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各类包装行业以
本书在总结我国工业园区起源、发展和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其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工业园区绿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系统地阐述了生态工业园区、园区循环化改造、绿色园区、城市矿产园区等当前国内比较普遍的工业园区绿色发展典型模式。从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水循环利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能源综合利用、“邻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