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著名书法家田英章的书法作品,风格十分规范,字形端正,结构严谨,笔画细致入微。本书是由青年书法家田雪松编写的一本常用字辨异字帖,编者以田英章所书范字为例,精选人们常用的简体字,列出其对应的繁体字、异体字,且对其含义进行了阐述,不仅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字,还方便读者对简体字、繁体字、异体字进行对比学习。
本卷所书内容为唐代韩愈所作《石鼓歌》。是卷书法体势雄强充伟,字形挺拔劲犷,用笔回转自如,全篇跌宕苍逸,气度恢弘,笔意兼具二王、怀素风韵,作于鲜于枢离世前一年,为其草书代表之作。卷末有鲜于枢自钤印“鲜于”“困学斋”,卷首尾有明代项元汴题跋,末有高士奇、沈尹默跋。今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本书纸本,册页,每页纵三十二厘米,横三十八厘米,计二十九开,书于清光绪九年(一八八三),时年五十八岁。所书内容为节录汉代班固《汉书·叙传下》,与今人通行本略有出入。是册用笔灵秀轻健,线条舒展婀娜,展现了徐氏对金石线质和婉媚字体二者极佳的统摄能力。册中钤有“不薄今人爱古人”“留心学到古人难”“寄托毫素”“境乐神畅”“江山
本书纸本,长卷,纵三十五点八厘米,横三百二十九点六厘米,作于元文宗至顺四年(1333年),时年三十八岁。内容与梁武帝萧衍《观钟繇书法十二意》多有重合,为假托颜真卿与张旭对话,采取一问一答的方法阐释书法要义,与诸传本略有出入。全卷用笔精到遒媚,气势行云流水,姿态恣意机变,章法疏朗潇洒,通篇锋正而无臃滞之态,笔快而不见单薄
本书纸本墨迹,纵三十五点八厘米,横二百八十三点八厘米。元大德年间重修玄妙观山门之后,赵孟頫之兄赵孟頫请牟巘撰文,由赵孟頫书此卷,并据此摹刻上石,立于正山门内。原碑石已在“文革”时失落,1990年摹刻重立一石。本卷无年款,被李日华誉为“天下赵碑第一”。《清河书画舫》卷四“吴道玄”条云:“赵子昂楷书《胆巴帝师碑》卷,真迹,
本书包括教程、练字计划本、常用字、诗词美文等内容,适合新手学习,帮助行楷初学者通过快速高效的方法,循序渐进地练出一笔漂亮的正楷字。书中视频也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书法家录制,对笔画偏旁及例字进行了书写示范和讲解;主要练习方式是描写、临写,使用配套的临摹纸还能进行摹写。
本书系统介绍了字体设计的相关知识,全书分为九个部分,包括字体设计初探,以及品牌塑造、广告宣传、产品包装、数字界面、传播传媒、艺术展览、公共空间、字库设计八个领域中的字体设计。本书体例设置合理,每个项目都包括项目引入、学习目标、工作任务、典型案例、创意风暴、拓展训练、知识拓展、问题思考等7个部分,以帮助读者快速理解并提升
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其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历经千年而愈加耀眼。书论,则是书法思想的脉络与基石,承载了古代书家的审美追求、技法经验与哲学智慧,更是书法文化传承的精神内核。然而,历代书论文献浩如烟海,且多以繁体文言记录,常因艰深晦涩而让今人望而却步、无从下手,经典的价值也因此蒙尘。全国政协书画室牵头编纂这套“中
杜甫草堂是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本书稿内容是研究以明清以来存世杜诗书法精品为主。本书通过选取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分析介绍,比较分析各时期杜诗书法艺术的特色和流变,选取馆内外的书法作品图片150件左右。赏析部分包括介绍书法作品的基本情况(名称、尺寸、题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