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以蕞尔小国取代商崛起渭上,开八百年基业,肇华夏意识端倪,创华夏文化本体,成华夏社会基石,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本书围绕华夏国家的形成这一中心议题,整合考古、文献、金文三方面的资料,对西周史上聚讼纷纭的议题,诸如西周的社会性质、封建的本质、商周文化嬗替的关系等,提出了信而有征的合理解说。不仅廓清了20世纪
本书提纲挈领、要言不烦,可谓许倬云先生中国古史及文化比较研究之“门径”。 上编“社会与国家”,作者以比较研究的方法,从地理环境、农业经济、国家形态、思想方式等角度,回溯华夏中国熔铸、成型的历程,并与世界史上同期其他文明之演变对照讨论; 下编则以“传统中国与社会”为题,讨论了中国古代民族融合
本书为有关“古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各个转折点”之学术论文的合集,由许倬云先生从其经典作品《求古编》中选择篇目重新编排,聚焦汉代以前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整合,从周人的兴起与社会变动、周代的社会与生活、秦汉帝国的转型三个方面,对这一时期政治、文化、农业、经济体制等诸要素加以讨论。不仅厘清这一古代中国成型期社会生活方面的诸多方
本书包括宋元时期《尚书》学著作三种,可以看出宋代《尚书》学的发展。 《书传》十三卷,北宋苏轼撰,始于初贬黄州时期,历惠州和儋州而成。此书究心经世,多不采旧注,重在贯通,甚或引汉唐兴衰事为证,对宋代经学研究有很大影响。有时也失之武断。以《四库全书》本为底本,以《学津讨原》本为校本,参校以《四库全书荟要》本。 《书疑》九卷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原为王力先生主编的汉语言专业大学教材《古代汉语》通论部分中的“古代文化常识”,由马汉麟先生执笔。由于自成体系且架构完整,曾数次作为独立著作出版。全书分为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姓名、礼俗、宗法、宫室、车马、饮食、衣饰、什物十四章,涉及广泛,内容详明,知识性强,自成体系。每章结合古代著作里
吴钩自述少年时代便钟爱武侠小说,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古龙的陆小凤系列、楚留香系列、小李飞刀系列,基本上都读过一遍以上,是武侠小说的忠诚拥趸。像所有喜爱武侠的人一样,吴钩也有过梦想自己练成绝世武功的时候。如今写这本解读金庸的小书,正是为了了却少年时的武侠情结。 金庸的小说很多都有明确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场景
《春秋左氏传贾服注辑述》被公认为《春秋左氏传》贾服注的最好辑本。此书分辑与述两部分,辑是对汉儒贾逵、服虔旧注的辑存,述则是李贻德对贾、服注的疏通解释。对贾、服古注的辑录,并不自李贻德始,此前有王谟辑本,但李贻德所辑后出转精,更为完备和准确,辑佚、考证成就最大。《辑述》表彰推崇汉儒,对魏晋时期杜预注及唐时孔颖达正义多有批
本书为《苏州全书》丛书甲编中的一种,以影印形式呈现。《礼说》十四卷,清惠士奇撰。是编不录《周礼》原文,只举其有所考证辨驳者,依经文次序为之阐释。卷首有总目,正文凡天官二卷计六十一条,地官三卷计六十三条,春官四卷计九十五条,夏官二卷计六十一条,秋官二卷亦六十一条,考工记一卷计四十条。该书为清代《周礼》研究中之较有成就者,
全书分为《国语》所载史事发生与《国语》成书时期、汉代、三国时期、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代、清代、民国时期、近七十年来等九个阶段,对《国语》成书、性质、音义注释、评点、文献版本考订、《国语》佚注辑佚等《国语》研究脉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历时梳理与总结,对《国语》研究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揭示,发掘了一批很有学术价值的
《中国古代官民互爱体系研究》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官民关系的学术专著。官民互爱体系的构建是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和谐和社会和谐的重要表征,也是中国古代盛世生成的重要原因和表征。目前学界对中国古代官民互爱体系的研究较为薄弱,研究成果不多,因而本选题具有较高的学术意义。全书分为九章,以大量的史料,尤其是汉魏隋唐时期的史料为基础,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