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学者、作家周国平继《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一书后的又一重磅力作,从酝酿到完成,历时近20年。 作者对中国近代思想*有代表性的两个人物严复和王国维,进行了深入详尽的剖析。作者认为,作为引进英国哲学的*人,严复试图让国人接受为法治社会奠基的自由主义,强调国民素质,提倡科学与爱国,然而由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束缚和
《大道之源》在结构布局上,抓住任公爱国救国、振兴中华及家教家风等重点内容落笔,作品让人耳目一新。金河在作品的第一章里就从时间上、内容上,大跨度的写完了任公一生的主要活动与经历。尔后再分为几个专题各自独立成章,如民族思想、任公与近代中外主要著名人物、任公思想新研究、任公家谱世系文化等等,让人一步一步深入认识了“一个真实的
梁启超终身服膺传统的修身之学。他不仅身体力行,还以讲演的方式在中国各大学校、学会宣扬修身的学问。本书全面收集梁启超关于修身方面的讲演稿,几乎包括了他中晚年所有的此类文稿,时间跨度为1914年至1927年,共31篇。 内容主要涉及梁启超的人生观、修身思想。其中,《治国学的两条大路》和《读书法讲义》(节选)等篇目谈到了研究
近代中国知识转型与知识传播是一个庞大且具特殊意义的课题,这是近代史上中西学术交会、互渗、裂变与再造的复杂过程,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与文化意义,本书从两大面向展开:一是探讨中国传统学术自身的分化,一是梳理西方科学式知识在中国的建构与实践。试图借此考察中国近代性的全面发展,建立中国学术本位,重启中西对话。
章太炎的著作博大精深,极为复杂,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著作揭示了中国与全球现代性中普遍存在的经验:新与旧同在、民族特殊性与超验普世性并举。 《章太炎的政治哲学:意识之抵抗》聚焦于近代国学大师、思想家、革命家章太炎的著作和思想,并且是在中国受到全球资本主义现代性冲击的社会背景下考察章太炎著作的意涵。 作者慕唯仁作为研究汉学的
《章太炎与明治思潮》是*部详尽研究章太炎与其所接受的明治日本学术的著述,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作者小林武常年从事章太炎研究,其对于章太炎与日本思想关系的把握,深入钻研*手原始资料,专门研究章太炎如何接受明治学术的影响,或者如何透过明治学术接触各种西方思潮。本书奠基于作者对于日本思想史尤其是明治时期思想史的深入了解,通过仔细
本稿为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林少阳教授讨论1900年至1911年之间章太炎思想的一部专著,作为章学研究论丛之一。全书分总论和四编。总论概述全书主旨,揭示晚清以章太炎为代表的以文为手段的革命和以复古为表现形式的新文化运动。*编主要讨论章太炎的南方话语及对晚清新青年革命精神与实践的影响。第二编主要讨论章太炎对民族国家的看法
中国近代历史蕴含着无比丰富的学习思想,值得我们去发掘。《中国近代学习思想研究》为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研究项目的结题成果,共21万言,分上、下两编,十五章。上编为综述、下编为传记,基本内容为中国近代80年(18401919年)的学习思想研究。随着西方文化的大规模传入,中国固有的传统面临着崩塌的危机,近代学习思想进入重建的大
本书包括有实证主义的东渐、徘徊于形而上学与实证论之间、实用主义的引入与变形等五章的内容。实证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兴起于19世纪中叶的西方,自19世纪后期开始,亦被系统地引入中国,并逐渐与中国传统哲学冲撞交融,成为近代中国引人瞩目的哲学流派。西方近代的实证主义在其衍化过程中,历经数代,并形成了不同的支流,这种变迁演化,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1898年,“百日维新”失败后,康有为逃亡日本,后于1899年被迫逃往美洲,在加拿大、美国等地进行保皇活动。《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