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水平诊断(2022)》中提出的“碳循环系统-过程管理”双视角,优化了体现八个低碳建设维度(能源结构、经济发展、生产效率、城市居民、水域碳汇、森林碳汇、绿地碳汇与低碳技术)与五个低碳建设环节(规划、实施、检查、结果与反馈)的矩阵型诊断指标体系。本书展示了作者团队开发的数字化诊断系统,帮助挖掘诊断
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长江流域综合治理。2012年12月国务院批准《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3年7月习近平在武汉阳逻提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吹响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号角。2020年12月,全国人大通过《长江保护法》。2023年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本书以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
基于国际国内面临的不确定风险,详细介绍了当前韧性城市的概念、内涵及演变历程,分析了韧性思维的适应性规划响应的技术方法;系统从自然、社会、功能、治理四个维度解析了韧性思维在城乡生态规划中的具体应用;并以典型案例、中国经验及横向对比的方式介绍了相关的国际经验借鉴与中国经验探索,最后结合当前疫情及未来不确定风险带来的挑战,展
本书稿首先聚焦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长效保护与治理,在对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成效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分析今后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面临的长期挑战,针对性地提出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长效机制建议。其次,在分析祁连山生态环境的长效保护与治理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祁连山及与之休戚相关的河西地区的
本书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为核心,建立了一整套由分类到综合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方法体系,由公里格网到分州、国家,定量揭示了哈萨克斯坦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其地域特征,为促进哈萨克斯坦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做出贡献。
生态网络具有减缓生境破碎化的负面影响、促进基因交流和物种迁移的重要功能,是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种工具或框架,也是治理国土空间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黄河上游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重要生态节点的破坏极易引发生态网络的级联失效,从而导致区域生态安全风险。本书以全境位于黄河流域的省级行政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为典型区,探索
在介绍孟加拉基本概况、人口集疏变化与地域分布格局的基础上,分析评价人居环境适宜性、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并在分类评价的基础上,对孟加拉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适应性策略。
《浙江安吉生态地质》从生态地质背景、生态地质资源、生态关键(区)带调查与评价、自然资源与生态指数调查与监测、生态地质单元体系构建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探索了成土母质—土壤—地下水—植被等多介质调查,总结了“高空卫星遥感—低空无人机调查—地面实地核查—浅部剖面控制”多层次、多手段结合的调查技术方法,构建了“生态地质
这是一本管理类图书。千人一面、南北不分、平淡乏味是许多已建城市、企业园区以住宅的通病;只讲平面布置,不思空间环境与整体面貌及片面强调环境规划,不求环境质量,也是相当一部分居住区规划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因而,远远不能适应居民因生活水平与文化素养提高,对居住生活、办公环境质量的要求。本书从城市、企业、住宅为切入点全面阐述
《四川生态文明建设报告(2024)》继续沿用“压力-状态-回应”模型对2023年四川省生态建设基本态势进行梳理和总结,并聚焦于经济文化、生态环境、大熊猫国家公园等专题展开研究。在第一部分“总报告”中对四川省2022-2023年度生态建设的主要行动、成效和挑战进行了系统评估和总结,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第二部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