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要研究目标是2005年至2018年间,中央戏剧学院在戏剧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并根据历年国际化实践戏剧工作坊及成品展演等获得的成果,对高等戏剧教育国际化若干新的模式进行相关技术研究,为解决历史形成的,目前高等戏剧教育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找寻办法。对于戏剧教育相关从业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分析了浙江传统戏曲艺术的生存现状,以及戏曲艺术变革和数字化保护应用的情况。本书的出版对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有实际价值,对建构融入新兴技术的中国传统文化理论,普及传统文化,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认同,促进浙江乃至全国的传统产业的发展,也同样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
《闽南歌仔戏的源流与嬗变》内容简介在中国戏曲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里,闽南歌仔戏是一门较为年轻的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动态表演艺术,则是闽南地区不可或缺的文化载体。本书采用田野调查法、口述历史法以及多学科交叉法相结合的形式,在爬梳文献、舞台观摩、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的过程中,尝试厘清闽南歌仔戏发展流变的历史进程,分析其
本书以包含文本、音乐、表演、美术、服装、道具等多重构成要素的昆曲剧目及其英文译本为研究对象,关注活态传承中的昆剧,尤其是语言文字和视觉符号所传达的多重符号信息。选取《牡丹亭》《长生殿》《玉簪记》三部昆剧代表作作为案例,搜集这三部剧作的剧本、演出视频和英文译本.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是1999年12月首批入选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本书稿是该研究中心李兴阳教授的个人学术论文自选集,通过梳理中国当代戏剧影视艺术研究的发展历程,探讨中国新文学发生发展的轨迹和规律。
《浙江省新时期优秀剧作选》一书全四册,收录了77部40年来在浙江上演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戏剧新作,对浙江,它自然是新时期以来戏剧创作成果的汇集;对新时代的中国戏剧,它也是一个重要戏剧创作流派与浓郁创作风格的学术呈现,历史记录。
曹禺是我国话剧艺术的大师。本书从作品入手,对曹禺几十年的戏剧活动和创作实绩,作了历史的审美的纵横透视,由评而传,评传结合,笔锋直逼作家的内心世界,触觉深入创作艺术的核心,系统地探寻了曹禺创作的进程的思绪戏路,真实地揭示了曹禺与家庭、社会、时代以及古今中外文艺传统的关系,具体地再现了曹禺的精神风貌和艺术个性。本书立论客观
全书是孟华戏剧原创作品选集,全书共分五卷。前四卷收录了孟华毕生具有代表性的原创戏剧作品,包括多部获得国家奖的作品;第五卷收录孟华的戏剧评论文章及创作絮语。主要包含:豫剧卷(2卷)、曲剧及越调卷(1卷)、其他剧种(1卷)、个人创作谈(1卷),全书共计五卷。
1930年程砚秋、焦菊隐、金仲荪先生创办的北平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对旧式的戏曲教育制度进行了大胆改革,如招收学生男女兼顾等。教育上采取中、西结合,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尤其重视文化学习。剧目上既尊重传统,又注重改革创新,培养出了一大批复合型戏曲人才。中华戏校培养的近300名学生,在京剧发展史上书写下了灿烂的一笔。这些曾经
本书主要收录的是作者是20世纪80年代至今作者在戏剧剧本创作之余随手记下的一些所感所得。记录了他三十多年戏剧创作的酸甜苦辣和得失荣辱。这些作者在剧目创作时的感受和随想,对读者了解广西剧种及各剧目背后的故事有一定帮助,对编剧从业者如何把“戏”写得更有“戏”也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