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由任继愈先生倡议并担任主编,是继1997年中华书局出齐《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之后的又一重大编纂工程,从《嘉兴藏》、《卍续藏》、《频伽藏》、《大正藏》、《普慧藏》等各版大藏经及敦煌文献、房山石经中,挑选《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未收之重要佛教典籍,网罗遗珍,点校流通。《续编》规模宏大,
宝顶架香庙会(宝顶香会),2014年11月11日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宝顶香会始于南宋,兴盛于元明,极盛于清代、民国,1949年至“文革”香客大减,改革开放后复又兴起,至今不衰。宝顶香会以观音菩萨为朝拜主神,以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前后四五十天为活动会期(今3-7天),每届香会香客少则十多万,多达四五十
洛桑平措所编著的《卓弥·释迦益西译师传记文本研究》本选题是关于卓弥·释迦益西译师传记文本的研究。第一章探讨了卓弥·释迦益西译师时期的社会背景,分为两个小节,以政治背景和宗教背景展开论述;第二章围绕卓弥·释迦益西译师传记的形态变迁脉络展开;第三章主要探寻卓弥·释迦益西译师的原始传记文本;第四章重点研究恰根旺久坚赞所作《卓
本书是禅宗美学领域奠基性著作,是了解、研究中国美学问题的*读经典书目。作者以庄子、玄学到禅宗美学的历史转换开篇,阐释了佛教被中国本土庄、玄思想所接纳和吸收的过程,并从西方现象学的比较语境中总结了禅宗美学孤眀独发、谛观顿悟、气色观、意境、禅化与诗化等审美经验和审美特质。作者还以大量古代诗文、绘画为例,勾画了现象空观的哲学
“明清禅宗文献丛书”旨在收集整理明清禅宗各系禅僧之代表著作,尤重视发掘流传较少、编刻精良的珍稀版本,对其进行释文、点校、注释,并撰写导论、解题,阐明其学术价值,旨在展现禅宗在此时期各家各派争鸣之景象,同时推动相关课题的深入发展。第一辑围绕明末清初天童派与三峰派展开,收录了密云圆悟、汉月法藏、具德弘礼、硕揆原志四位禅师的
本书是全面介绍藏传佛教宁玛派的一本学术文集,共收录译文与论文27篇。所选文章主要涵盖宁玛派的历史与教法两大方面,在历史方面,主要涉及宁玛派根本教法大圆满的起源与发展,其中以根本续《秘密藏续》为线索开展出宁玛派的思想、文献、传承的流变以及该派与藏传佛教其他派别之间的互动交流情况,并详细介绍了宁玛派的代表性人物、寺院及其在
本书汇集了陈高华先生在1979年至2018年有关元代佛教的文章20余篇(2000年前6篇,2000年后14篇),是陈先生关于元代佛教的重要思考。书稿或在著名刊物如《中国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文史》《中华文史论丛》上发表,或见于大学学报、集刊。这些公开发表的文章,有对元代佛教、元代江南佛教概述性的论说,也有诸如《元代
本书首次完整地考察了僧安道壹的籍贯丶出身寺院丶生卒年丶一生刻经的顺序丶分期丶书法艺术成就丶在书史上的地位,以及僧安道壹的佛教信仰倾向,详细考证了与僧安道壹刻经有关的寺院及刻经规模形制与具体年代。是目前研究僧安道壹最完备丶最扎实的一本专著。作者自一九八六年以来,积三十四年田野考察之功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