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情简读丛书》(共10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旨在通过多层面、多维度向读者展示青海的历史、文化、经济、生态等基本省情。丛书以“简读”为侧重点,凸显青海的文化底蕴、人文历史、地理优势、生态价值、旅游资源及独特的民族民间艺术等内容。该书主要简述青海的区位与区划,地质地貌、气候,河流与湖泊,生态系
江津是长寿之乡,为加强养老工作推进,弘扬尊老敬老传统,宣传江津区长寿文化;同时加强江津区地名文化建设,编辑《记住乡愁—江津地名故事》一书传承江津长寿文化和历史地名;地名承载着乡愁和乡史,地名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市民政局“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工作部署,特确定《江津地名故事》一书主要内容:本
《[民国]武汉名胜志稿》,又名《武汉图经》三卷,佚名撰,民国稿本。散稿以薄宣纸写就,多以行书,间有少量楷体,无行格,内容有增删涂改,笔迹与原稿字迹同。书叶有破损,散乱无序号,未装订。为未竟之作,不见付梓。从记事内容看,以武昌为省垣,有“民国二十一年(1933)三月随州何成浚”等字样,最晚记事至“民国三十二年(1943)
地理诗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空间与文学的学科,它关注文学作品如何表现和构造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地理空间,以及地理空间如何影响和塑造文学创作和阅读。本书通过描述地理诗学的母题、形式与实践,回溯了地理诗学的发展历程,并比较了中西方代表性诗人的地理诗学思想及诗歌实践。本书能够为不同语境下地理诗学的对话提供可能性,并且尝试探索未来可能出
阿乐是故宫博物院的一名普通员工,看过宫里的许多处风景。几年前,为了给即将退休的同事留作纪念,也为了表达自己对故宫的情感,萌生了将故宫风景画成小画儿的想法。于是,故宫人眼中的故宫风景就凝结在一张张小画儿中,再配以简洁有趣的文字,一个生动而立体的故宫形象,徐徐展现在我们眼前。
颐和园山水之间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本书即以颐和园景物为线索,讲述其背后的故事,分为人物典故与文化典故二部分,空间横跨东西南北、时间贯穿五千年。共计16篇,14万字(原列40篇),每篇3000-7000字,避免过长倦怠。读者可以通过这一系列叙述,重新审视这一世界遗产,进而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与自豪。本书着眼于内在的文
本书是一部讲述世界地图制作历史和文化意义的重要作品,生动地追溯了世界地图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巴比伦时期一直延伸到现代;通过详尽的历史资料与丰富的实例,描绘了世界地图制作技术从古至今的演进过程。同时将西方和中国的地图发展历程并列对比,不仅增加了内容的多样性,也为读者提供了全球视角下的地图学理解。这种跨文化的比较,使得本书不
本书作者团队从大运河的北端城市北京开始,从北到南选取了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41处遗产点,串点成线,以运河科技和历史文化为主线,配以大量精美的实拍照片和小视频,从科技、历史、文化、经济等多重视角解读大运河,展现大运河的科技智慧与历史文化风貌,将波澜壮阔、流淌千年的大运河完整呈现出来。让读者充分感受大运河的文化风韵,触
《这里是中国》是从空间的角度,讲述中国广阔地域和极致风光,呈现山河之美。《这里是中国2》是从近代百年的时间尺度,讲述百年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呈现建设之美。《这里是中国3》讲述万年前农业起源后,中华5000年文明的生长历程与种种创举,呈现文明之美。“这里是中国”系列是一套深度探索与展现中国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的综合性图书。该
本书聚焦境外游热门旅行线路,推陈出新,游程加以作者本人详细指导,原创性强,质量较高。本书是为想要走出国门畅游世界的人所写——书中介绍了国人用现在可能又可行的办法去境外观光的具体方式——既有参团境外游,又有自助、半自助境外游——既推出观光线路,又介绍旅途中与吃住行游各个环节有关的技巧和窍门,通俗易懂好掌握,方式简单切实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