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国学》由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办,力求跟踪清华及国内外其他高校、研究机构的研究动态,刊发国学研究的最新文章,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持续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本辑是第四辑,共有“先秦思想研究”“汉魏思想研究”“宋代思想研究”“明清思想研究”“近现代思想研究”“访谈”“书评”七个栏目。
本书为明代万历中后期至清代雍正时期前后一百二十年间《诗经》研究史,深入分析了重要学者如郝敬、何楷、冯复京、钱澄之、朱鹤龄、陈启源、顾炎武、姚际恒、毛奇龄、王夫之、孙承泽、冉觐祖、方苞、李光地等的诗经学,立足于文本和学术史视野,全面梳理这一学风转变重要时期《诗经》研究观念、方法的演进趋势,明清学者对诗序、毛传的认知过程及
该选题为大型影印文献集成《肇庆典籍》的第一辑。《肇庆典籍》为系统整理出版1912年以前历代广东肇庆先贤著作以及反映肇庆历史文化的文献集成,该书所收,主要以今肇庆市行政区划为准,同时酌收古代寓肇人物作品,以及在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反映肇庆的文献典籍,包括诗文集、家谱、地方志等。该书广泛收集海内外各藏书机构珍贵藏本,包括刻本、
本书收录了郴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重要历史文献。收录现存现行行政区域内、郴州籍人士1912年前所撰、编、辑佚之著作;与虽非嘉兴籍,但寓居嘉兴人士所撰、编、辑佚之著作。所用底本包括国家图书馆、湖南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以及各地重要收藏机构的善本、刻本、名家稿抄本和其他印本等。《典籍文献》按方志、经、史、子
本书是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燕京大学的“中国化”教育指导理念和制度改革的研究专著,反映了以学校招生考试、教师聘任与管理、学术奖励和资助等方面的制度作为国学教育实施的基石,设计了科学的层次分明的国学教育课程体系,同时国学研究的组织化和专业化成为燕大除课堂之外的另一条培养国学人才的途径。通过研究,作者指出燕京大学国学教育独具
《四库学》系连续性出版物,每年两辑,已经出版十一辑,该书系第十二辑。该辑分为五个栏目:四库体系研究、四库记忆遗产研究、四库目录研究、四库学理研究、四库书目,总共收录了10篇文章。具体内容涉及论杂说笔记在古代目录中的流变及其文类学意义、《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小说家类”研究、《续修四库全书》的编纂出版、《原本广韵》引书考论
本书以研究传统经部学问为主,兼及史子集三部,是有所宗主的国学辑刊。专题为:论“天地之心”。专题论文收录吴飞《也谈“天地之心”》、陈壁生《论“天地之心”》。第二部分经学史论,涉及三礼、春秋学、尚书学以及宋学等。第三部分评潘忠伟《周易正义研究》一书并附经学书讯。
《清华国学》由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办,力求跟踪清华及国内外其他高校、研究机构的研究动态,刊发国学研究的最新文章,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持续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本辑是第三辑,共有“清华国学”“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经典新诠”“思想与文化”“近现代国学研究”“书评”六个栏目。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二十年来陆续发表在《文汇报》《书法》《国画家》等报刊上的学术和文化随笔,分为经史、游艺、怀人三辑。作者不仅倡导以国学的立场研究传统的内容,并且提倡开辟一条国学的“日常与常识”的认识思路。
本书系美国杨百翰大学韩大伟(DavidB.Honey)教授所著五卷本《中国经学史》的第三卷,起于南北朝,而断于初唐,以文献学的衰落与诠释学的崛兴为核心,历述了经学的分裂与复归一统。全书贯彻了韩大伟教授“聚焦领袖群伦的宗师,例举举足轻重的先哲,并追踪他们身后的影响,借此概括各个时代的主要潮流”的写作理念,以及中西经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