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名为清工小识,是以清代工艺造物思想的知识梳理与理论提炼为主旨,通过运用设计学、文献学、历史学相关研究理论与方法,展开清代科技与工艺相关文献的系统搜集、整理与研究。通过构建道用工匠器形六个认知维度,从而总结与构建了清代工艺造物思想的认知逻辑与话题体系,兼及讨论了清代中外科技与工艺思想的差异、交流与影响,宏观的展示出清
本书为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成果,“中国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研究”(编号17ZD05)子课题四成果,“中国工匠精神与产业生态研究”成果之一。全书以四季为章节,共分四个章节,以访谈非遗传承人的形式,每一季讲二到三个故事,包括: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嵇锡贵、杭州金银饰艺、王星记扇艺、杭州机绣、振兴祥中式服装制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新艺术运动中诞生的现代纤维艺术,其革命性的艺术思维方式促进了20世纪的国际艺术发展。进入70年代,现代纤维艺术在材料的开拓、以线性特征对空间的改造和重构,以及作品超大体量制作等方面凸显于国际艺坛。80年代,现代纤维艺术运动又呈现向众多艺术领域合流的倾向,其创造性的活力,受到了国际艺坛越来越多的关
本书初版于1925年,英文名为Chinesebaskets,系劳佛尔在中国考察时收藏的竹篮及研究成果编撰而成。本书通过38幅图文生动呈现了中国华东、华南等地区的各式竹器。这些篮子设计精巧、美观,让人惊叹于当时竹匠的高超手艺和创意。这本书记录了当时中国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传统竹器,呈现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篮子的造型不像如今
本书是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重要成果。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刺绣发展的基本脉络、课堂教学情景锦集、采风实践教学、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教学成果展览集锦、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作品成果汇编,对罗城仫佬族的有关文化刺绣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梳理,通过对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文化生态的挖掘,在突破常规传承的基础上,结合艺术表现
《中国历代图案精品摹本第2版》发行后,受到市场认可,现已基本售罄。为了满足部分高校教材选用的需要,现决定再版。本次再版,概论部分由原来8万字删减至6万字,精炼分析各个朝代的传承纹样、时代流行纹样和一般纹样的特点。增加了历代图案赏析部分黑白图20幅左右。更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临摹、鉴赏。本书精选了我国历代具有代表性的
陕北剪纸是生长于陕北大地的一朵民间艺术之花。本书从人类学、美学的视角,对陕北剪纸的起源、陕北剪纸的历时性延存、陕北剪纸与相邻艺术的关联、陕北剪纸的族域性、陕北剪纸的审美特性、陕北剪纸的文化人类学价值、陕北剪纸的危机与新生等多个维度,展开系统、全面的研究和阐释。
本书是一位从事一线非遗艺术实践者的艺术总结,是非遗传承人直面田野、回归大众的民族文化研究探索。全书七个篇章,从湘西苗族挑花的前世今生、作品赏析、作品内涵、纹样解析、工艺解析、创新、传承现状和传承人简述七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湘西苗族挑花的文化及技艺。苗族挑花是我国西南湘黔诸省渊源深厚的一种艺术门类,民间广为传播,日常应用
本书主要探讨了手工艺和当代艺术之间的关系。作者聚焦于手工艺和艺术创作领域的交汇点,探讨了手工艺如何在当代艺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并如何影响了当代艺术的发展。这本书旨在探讨手工艺和当代艺术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影响和丰富了彼此;涵盖了各种形式的手工艺和当代艺术实践,探讨了艺术家如何应用传统的手工艺技巧来创造现代的艺术
本书是从日本宝库社引进的一本刺绣图书。作者是ins上的人气刺绣博主yula,粉丝已过10万。她的作品,以花草刺绣为主,有着独特的配色风格,清新柔美,非常受欢迎。本书包含4个部分:心爱的刺绣,身边的刺绣,心灵时间的刺绣和佩戴的刺绣,作品有绣绷画、手提袋、束口袋、针插、小物收纳袋、眼镜收纳袋、笔袋以及胸针,都是生活中的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