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祈福,上巳祭黄帝,清明祭祖,七夕乞巧,中秋团圆,重阳敬老,那么,端午呢?是防疫。以驱邪禳灾为主题的端午节,作为中国特色的卫生防疫日,完美地体现了传统中国社会的天人和谐观念,既具有民族性,更具有世界性。端午节到底是该祝端午快乐?还是祝端午安康?其实,快乐很重要,安康更重要。本书不仅介绍端午节的风俗、美食、传说、历史、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其制度具有鲜明的蒙汉二元特征。蒙古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其自有礼俗与传承千年的中原礼制产生了剧烈碰撞,而这一点尤其在元朝的国家祭祀制度中得以呈现。因此,研究元代国家祭祀的继承与变通,对于探索元朝蒙汉二元制度之冲突与调和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突破以往研究对于元代国家祭祀体系的认知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读,揭示三礼结集的过程和时间,解析三礼的篇章结构和基本内容,并梳理历代围绕三礼展开的学术研究,探寻三礼学发展变化的特点和原因。第二部分是经文选注,对三礼原典进行精读,注解以古注为主,引导学生感悟和理解三礼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
中国古典诗词不仅有文学价值,而且是中国古代社会场景的瞬时表达。本书别开生面、溯流而上,以岁时年节为主线,从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中发现古代中国人的节日民俗生活细节。本书引用古典诗词对联超过300首,配古典绘画作品达35幅。读者可从中真切触摸到某个特定时期的中国风俗民情。
传统村落是“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传统村落是一种生活生产中的遗产,同时又饱含着传统的生产和生活。从2012年12月至2019年6月,我国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共公布了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贵州省共有724个村落入选。本书将从这些传统村
《礼学文本的成立、经典化与诠释论集》一书是由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学平台和北京大学人文学部主办的相关学术研讨的成果结集。本次研讨旨在组织礼学研究者,以解释文本构成与意义为宗旨,从礼学文本的成立、经典化与诠释等方面深入探讨相关议题,以推进礼学研究的多维度发展。 本书共收录论文十七篇,所探讨的学
本书是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做了很多修订工作。本书共14章,首先对中国民俗文化进行综合概述,然后从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交际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生产商贸民俗、社会组织民俗、民间信仰民俗、娱乐民俗、语言民俗、民间文艺等多方面具体介绍中国的民俗文化。本书通俗浅显,注重体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模式和
本书是一部梳理近代上海婚礼演进历程,探讨近代上海婚姻文化和社会转型关系的学术性专著。全书以绪论最特别的人生礼仪开篇,分6章分别阐述了在沪西人的婚礼、华人对西式婚礼的接纳、西式婚礼被接纳之缘由、传统婚礼的时代因应、文明结婚的盛行、社会生活的反馈。本书从沪上西式婚礼的传入及其对华人的影响、传统婚礼的延续和变异,以及文明结婚
作者认为,隋唐时期的国家祭祀并不等同于皇帝祭祀,也不为儒家理论所局限,且不仅仅是与民众无关的官方仪式,它是国家整合意识形态的平台,一个建立思想秩序的工具。这本书打破了此前学界关于国家祭祀与民间社会相隔绝的看法,力图从总体上建立一种国家礼制与民众信仰相互影响的新思维。自初版以来,这本书就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此次增订,首先
《传统节日立体书端午节》精选端午节代表中国文化的节日,旨在让孩子通过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相关习俗和传说,帮助他们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培养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同时也促进家庭团聚和文化传承。"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在中国,端午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背景,寄托了大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