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讲堂”一书是创建于2006年,以“搭交流平台,激智慧火花,播人文精神,扬宁波文化”为宗旨,坚持周周有讲座,月月有名家,秉承讲座的学术性、时事性、趣味性,目前已举办各类讲座近1000场。2023年,“天一讲堂”沿袭上一年的创新形式,提升服务,特别是开启“云讲堂”,以期与线下讲座相辅相成。本书收录本年度名家讲座,以此
《鼓浪屿研究》是鼓浪屿国际研究中心于2015年创办的学术集刊,专注研究鼓浪屿地方区域文化,从历史沿革、人物传记、侨乡发展、旅游产业、文献整理等方面对鼓浪屿的人文遗产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论述。此为第十九辑,共收录《荷兰汉学家高延:从鼓浪屿走出的“闽南宗教”科学研究世界第一人》《中外比较视野下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厦门石壁炮台技
《良质:一场对卓越的探究》是美国畅销书作家罗伯特?M.波西格未发表作品的原创合集,由其妻子温蒂·K.波西格收录编辑,首次展示波西格之前未发表的演讲、信件、采访和私人笔记,以及《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和《莱拉:一场对道德的探究》的关键节选。作品多维度解读《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无法定义的“良质”,以前所未有的清晰程度展现波
作为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主办的校园文化活动,“北大教授茶座”致力于搭建同学们和名师大家之间的沟通桥梁,使同学们可以近距离聆听师长经历、感受学者风范、领悟人生智慧,进一步增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体会青年成长与责任担当。 本书是第3辑,共选取了人文、社科、理工类等不同学科老师(吕植、孙玉文、唐士其、朱松纯、段慧玲、李彦、潘维
《单读38·第三次启程》收录了“水手计划”第二届、第三届“水手”的创作成果,也继续向第一届的老“水手”约稿。这六组作品走进了后工业时代的美国城市,走进了大洋彼岸好友的家庭生活,走进了巴尔干的历史创伤,走进了一位南方老人的流徙命运,走进了李希霍芬曾走过的中国。年轻一代创作者再度启程去看世界,为流动、性别、冲突、经济转型等
本书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杨国荣所主编的一部学术论文集。全书分为“中国哲学”、“庄子研究”、“船山研究”、“西方哲学”、“文艺研究”、“青年学者论坛”等几个部分。所讨论的学术论题包括但不限于:从四因说的角度看当代新儒家的发展与局限,《周易》中的生生与无为思想的再考察,《中庸》中的“诚体”与成性问题,《庄子》中的“和”
《源道》是周发源先生30余年研究著述的精选本,既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悉心探索,又有对社会现实和实践的深刻剖析,还有对生活与人生的哲思感悟,视野开阔、内容繁博、文体多样,兼具学术性、思想性、实践性和通俗性。本书是一部出乎《源道》而溯源求道、发源问道、开源证道的综合性评论集,既有对《源道》原著的深入解读,又有对
殷夫(1910-1931),本姓徐,谱名孝杰,小名阿白,字之白,号柏庭,学名先后用徐祖华、徐白、徐文雄,笔名殷夫、白莽等,浙江象山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共青团中央早期革命烈士,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秀诗人。本书为殷夫诗文全编,收录现存殷夫所有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文学评论、政论文、译作以及书信等。编著者搜集殷
本书是《古典与中世纪研究》的最新一辑,刊发的主要是有关西方古典学和中世纪研究的原创论文,包括校勘学、钱币学、哲学、铭文学、文学等多个领域。本辑分为研究论文、教学论文两个部分,研究论文部分包括江岸《古文本的视觉化表现:阿提卡瓶画中的纸草书卷图像》、包倩怡《残舟之锚:格里高利一世的修士—主教逻辑》、栾颖新《劳动、育儿与互助
本文集收集了近代西藏著名佛学家、哲学家西沙·罗哲嘉措(1890-1959)所著的有关哲学、佛学、因明学、逻辑学、修辞学、语法学及书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尤其在逻辑推理和语言学方面有着独特的研究。其中,《正字学释义》,曾引起很大反响,现已收录至中小学藏语文教材。本卷主要包括《西沙?罗哲嘉措传》《菩提道次第略释》《入行论略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