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弹道导弹、运载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为研究对象,主要阐述了飞行器在大气层内和真空中等不同力学环境下飞行的质心动力学特征和运动规律,以及通过测量数据获得飞行器运动参数的方法。全书共9章,主要内容包括坐标和时间系统、导弹受力模型、导弹质心动力学方程构建与求解、卫星二体轨道特征、初轨计算和精密定轨基本原理、轨道摄动分析方法
本书以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为背景,介绍基于数学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并延伸到基于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及其应用。全书共11章,内容主要包括故障诊断成果的综述及其未来的发展展望,航天器控制分系统,航天器在轨故障分析,故障的统计检测原理,基于数学模型的故障诊断原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故障检测阈值设计和故障诊断方法,基于径向基函
在天基空间态势感知任务中,对微小卫星自身状态的确定及对感知过程的控制是所有行动的基础。然而,对于承担空间态势感知任务的微小卫星而言,由于受尺寸、重量、功耗等约束,星上资源非常有限;与大卫星相比,其星上测量与控制系统必然面临如何利用较低的硬件配置来完成较高的感知要求,最终实现高效费比感知的问题。基于这一特点,空间态势感知
航天是高新技术聚集的领域,一直都处于科学技术的前沿、国家战略的前沿、社会发展的前沿。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最新成果的广泛应用为航天技术研究开创了新的领域。本书介绍了人工智能在航天操控领域的应用技术以及未来的可能应用与发展趋势。主要以智能航天器、空间智能机器人等为对象,面向近地应用、载人航天、月球/深空探测、天文观测、行星发现
本书针对战斗机过失速机动和高超声速飞行器巡航飞行两类飞行控制需求,力图利用动态面控制算法简单、过渡过程品质好、鲁棒性强的特点,将动态面控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提出一系列动态面自适应飞行控制方法,有效解决两类飞行控制非线性、不确定、多变量耦合控制的难题。全书按照“建模→控制→仿真”的知识逻辑和“控制理论→飞行控制→仿真验证
本书主要介绍了泵喷水动力和流噪声特性。全书共分为十章,首先介绍了泵喷推进器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以及案例,然后介绍了泵喷推进器的流场计算方法以及流场特性,包括泵喷的导管参数、转子参数、定子参数对泵喷推进器流场的影响研究。随后,在流场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泵喷推进器的流噪声数值预报方法及流噪声特性,并提出了基于锯齿结构的泵喷推进
本书在回顾苏联1944年之前液体火箭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以1944—1951年苏联的液体弹道火箭技术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苏联继承德国火箭遗产”为中心,考察苏联如何争夺并消化吸收德国火箭技术,做出改进创新,从而为后来的技术领先奠定坚实的基础。全书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德国火箭技术向苏联转移的内容,以及在此基础上苏联本国火箭武
本书主要内容有:对飞机推进系统和飞机空气动力学的关键内容回顾;航空对环境影响的深刻分析;对未来可持续航空燃料和能源进行介绍;分析作为可持续航空可行路径的推进系统和能源方面的新技术。
本书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姿态确定理论与方法,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卫星姿态确定技术的发展,跟踪了当前主流前沿遥感卫星的姿态确定方法,介绍了卫星姿态确定的技术流程,提出了国产卫星姿态确定方法,设计了资源三号系列卫星和高分七号卫星姿态确定方案,开展了国产卫星姿态定位精度验证与分析。全书紧密围绕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姿态确定理论与方
这本书是由来自16个国家的200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历经3次国际会议研讨,5年半时间编著而成。本书遵循深空探测任务由科学驱动的理念,创新性地采用了科学可追溯矩阵方法,充分释放参与者的“想象力”,重点介绍了构建地平线2061远景预见的四大支柱:即支柱1——从主要科学问题到探测需求;支柱2——从探测需求到代表性任务;支柱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