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战争的主要特征是武器的射程不断增加,战斗的激烈程度与毁灭性加深,以及战争范围的持续扩大。战争面貌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传统战争意义上的士兵只需要携带基本的武器与露营工具,以及相对简单的个人防护装备;现代高度机械化的战争中,他们需要更广泛的后勤支援和装备来维持作战。 本书由英国军事专家撰稿,对*次世界大战至今为止
本书介绍了多种攻坚的作战方式,在攻与守的博弈中展现战争的智慧,体现尖矛与利盾的较量,旨在通过对这些战役的讲述,让读者了解在战争中的攻守之道和智慧的博弈。
本书共分为七章,深入研究了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法国、德国以及中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军事改革史,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探讨各国军事改革发展演变的特点和规律。
这是一本罕见的从战术的角度解读战争的通俗神作,全书精选古今中外20个经典战例,以全新视角解读长平之战、巨鹿之战、坎尼之战等著名战役,揭示了马其顿方阵、德军渗透战术、美军脱离战术等战术的奥秘。书中不乏有独创之处,如将战术划分为破、分、围、歼四个基本行动,提出了阵形、机动、防御、进攻四种战术关键要素,让人耳目一新。难能可贵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战斗打响。两天后,一场真正决定欧洲命运的对决在浩瀚的大西洋上拉开帷幕。大西洋航路的畅通不仅为盟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军事物资,也使普通民众能够获得赖以生存的食品,切断大西洋航路无疑意味着扼住了欧洲的咽喉。为了维系这条海上生命线,盟国商船的护航军舰与德军舰艇展开了
与一般的极具个人主观色彩的二战将帅回忆录不同,本书是由联邦德国军事研究协会组织编写的二战官方战史,代表了战后德国官方见解与学界水准。本书由10位战史专家执笔,其中有的是参加过二战的宿将,有的是研究战史的专家。钮先钟先生写的译者序言收录其中,向读者介绍了为何这本书在二战军事史上是如此重要。在书的序言中,隆美尔元帅的参谋长
“太平洋战争”系列全景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的主要成员国日本和同盟国的美、英等国,于1941年至1945年进行的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东亚地区的太平洋战争。完整呈现日本军国主义兴起至败亡的全过程,深入分析太平洋战争的前因后果,多角度展示轴心国和同盟国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和经济斗争。作者文字流畅,行文脉络清晰,引经
综观二战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潜艇部队只用占太平洋舰队总兵力1.6%的兵力,击沉了吨位总数60%左右的日本商船,同时击沉了约日本海军三分之一的作战舰艇。由于美航母编队和战略轰炸机部队的表现非常抢眼,潜艇部队的作用往往被忽视了。但在摧毁日本工业潜力和作战意志方面起主要作用的是,彻底切断日本能源生命线,而这主要是由美潜艇部队
这是20世纪无与伦比的史诗。本书通过再现1944—1945年西欧战场上的大型战役和戏剧化的故事,还原盟军以巨大代价占领欧洲、摧毁第三帝国的惊险历程。盟军以诺曼底登陆拉开了西欧战场决战的帷幕,继而攻下命运多舛的法国城市瑟堡和巴黎,将枪口指向德国的工业命脉鲁尔区。自此西线的战事已蔓延至德国本土。在接下来的市场花园行动、许特
基于39卷美国国会调查报告及大量史料,本书深入分析1941年珍珠港遇袭事件,试图厘清其预警延误和决策失误原因:一、固有的认知偏见:对新事物和新信息的忽略,无视情报专家意见;二、组织间政治斗争:机构、军种间暗自竞争,情报交流和共享不畅;三、搜集与分析脱节:未能将众多碎片化情报,整合为有效决策信息;四、噪声情报的干扰:“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