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海岸侵蚀》一书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团队完成,本书稿共7章,基于近20年来多个科研项目数据及资料,概述了山东半岛海岸带概况,系统分析了山东半岛海岸线变迁、近岸海域冲淤变化、海岸侵蚀现状及侵蚀发展趋势,分析了30余个典型砂质海岸侵蚀情况;评估了山东半岛的海岸侵蚀风险,详细介绍了评估方法与技术路线,并建立
“十四五”以来,广东省大力推进蓝碳增汇工程,推动海洋生态修复、生态旅游、生态养殖、蓝碳技术服务和蓝碳交易等海洋经济新业态发展,推进蓝碳交易在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做出全国积极示范。本书积极探讨将蓝碳增汇纳入修复工程目标和考核评估指标,以实现海岸带工程碳汇增量可视化,促进广东省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持续提升,开展蓝
为更好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碳战略目标,及时反映我国蓝碳资源状况与变化趋势,以及我国在海洋碳中和领域的新发现、新进展、新成果,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碳中和中心组织30余位专家编写了《中国蓝碳蓝皮书(2024)》。全书内容分为七章,包括总体篇、产业篇、区域篇、热点篇、专题篇、政策法规篇、国际借鉴篇等,结合碳中和
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的《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4)》,包含2023年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情况,2023年广东海洋经济重点工作,2023年广东地市海洋经济发展情况(珠三角、粤东、粤西等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及沿海城市海洋经济发展情况),2024年广东海洋经济工作计划等四个章节,全面反映了2023
《中国海域史·东海卷》按朝代对各个时期的东海海域史进行梳理,并着重关注了百越先民的发展变迁、东海海域在对外文化传播方面的重大作用。本书是一部以海域史概念为统筹的中国海域通史,举凡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都有涉及。本书以东海海域与沿岸地区为研究范围,依靠最新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探讨政区演变、历史发展,横向
本书是一部以海域史概念为统筹的中国海域通史,举凡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都有涉及。《总论卷》从中国人对海域的认识、中国古代造船技术发展、海洋经济与贸易等角度,系统介绍了从古至今中国人对海域的认知和中国海域的发展变迁。通过《中国海域史》的研究,说明中华文明不是仅限于陆地的黄色文明,同时也是深具蓝色基因的海洋文明,海洋
《中国海域史·南海卷》是一部以海域史概念为统筹的中国海域通史,举凡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都有涉及。本书以南海海域和沿岸地区为研究对象,依靠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还原了南海海域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演变。通过《中国海域史》的研究,说明中华文明不是仅限于陆地的黄色文明,同时也是深具蓝色基因的海洋文明,海洋文明
本书是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每年出版一册的年鉴,是一部全面反映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管理服务情况的资料性年鉴,全书中英文对照。本年鉴的统计资料范围为人们在海洋和沿海地区开发、管理、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发展海洋经济的生产和活动以及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概况。内容包括综合资料、海洋经济核算、主要海洋产业活动、主要海洋产业生产能力、涉
全球海洋治理是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海洋问题的管理体制、规则、方法和行动。为深入分析我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面临的机遇、挑战和重大科技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中国工程院启动了“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重大科技问题战略研究”项目,由李家彪院士、戴民汉院士、张小曳院士、蒋兴伟院士等院士专家共同合作完成,本书稿依托该项目完成。本书稿
海岸带开发与陆海系统发展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以海岸带开发为陆海统筹研究的切入点,有助于揭示人类活动对陆海系统演变的影响机制,有利于更好实现陆海统筹发展。本书以东海区大陆海岸带为研究区,并选取其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台州市和温州市作为案例,综合分析东海区大陆海岸带开发强度和景观格局,探究海岸带开发演变规律;构建陆海统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