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梁思成先生逝世五十周年,三联将陆续出推出梁思成作品的新版图书。 梁思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在梁思成于1931年加入朱启钤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之前,中国古建筑研究这一领域一直为日本和西方的学者所垄断,梁思成在学术领域奋起直追,1932年到1941
“建筑环境学”是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本教材在介绍了建筑外环境、室内热湿环境、空气质量环境、空气流动、声光环境的同时,还从人的生理和心理角度出发,分析介绍了人的健康舒适要求与室内、外环境质量的关系,为创造适宜的建筑室内环境与室外微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教材共九章,包括:绪论,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
本书共分为11章,以丽江古城及周边村镇的传统白族木构架建筑作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丽江白族建筑的院落空间、木构架、屋顶、土坯墙体以及内部装饰等方面的营造做法进行了研究和梳理;以接近真实再现的方法对丽江白族传统木构架的营造做法和建造过程进行逻辑推导和验证;结合实际项目中对各方面营造做法的实践,对在实际营造过程中
本书是一本以“人居环境艺术”为视角的中国古建筑艺术普及类书籍,分为两章。第一章共七个部分,介绍了不同派系的古建筑,包括京派、晋派、苏派、徽派、闽派、川派和其他派系,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中国悠久以及丰富的古建资源。第二章共五个部分,以独特的视角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之处,包括永恒智慧(道)、形制样式(形)、建筑功能
本书旨在为广大读者揭开中国古建筑的神秘面纱,带领大家领略其独特的魅力。全书分为三章,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第一章聚焦古建筑的细节构造,从屋顶、藻井、瓦件到脊兽、彩画,再到雀替、斗拱、墙壁、立柱、门窗、台基、铺地等,每一个构件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古建筑的语言。第二章则是对中国古建筑类型的全面解
本书收录宫廷建筑史料的范围,包括从建筑类型角度的:都城、宫殿、坛庙、苑囿、陵寝、行宫;国家和皇家衙署、学校;王府、公主府、王爷坟、公主坟;敕建和使用国家钱粮及内帑营造的寺观和其他建筑。以及从建筑历史角度出发的:地理区位、规制以及兴建、修缮、改建、存废等沿革过程。以及建筑的指导思想及建筑活动、管理、建筑规则等,可谓蔚然大
本书广搜文献、遍查地下之遗迹,对先秦时期楚国的城市与建筑进行了探索,内容涉及楚国城市设计和建设、楚国的军事建设工程、楚国宫室建筑、楚国的建筑装饰装修及环境艺术等。
本书为中国建筑文化论坛2022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文化学术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文化学术委员会和东南大学共同主办,旨在从建筑理论和建筑实践等多方面开展学术研讨,以推动中国建筑文化学术体系的建构。本书包括程泰宁、崔愷、夏铸九、张永和、刘家琨、李兴钢、倪阳、张利、李翔宁、贺从容、费移山等演讲嘉宾的学术文章,
本课题结合建筑学、图像学、社会学研究领域,是一种以艺术史为主轴的跨学科研究。本书的研究目标是在建筑学、图像学和社会学所搭建的跨学科构架中,以不同学科的认知角度挖掘欧洲建筑形态变化的内在成因,疏理建筑图像学的根系。
1932年到1946年的十多年间,梁思成和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考察了全中国二百多个市、县,上千个古建筑,开始了抢救式的考察古建筑之旅。1946年,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国共内战一触即发的时候,梁思成先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利用鸭舌笔和墨线等简陋的制图工具绘制出当时达到世界先进水准的建筑图纸,构图之精准、细节之精细,图片之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