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民间纠纷调解、城市社区治理、农村城镇化、社会工作评估、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诸方面,既有社会工作领域研究,也有社会治理热点分析,各部分相对独立成篇。该书分析了人民调解的对象和权威类型,总结了新时代高空坠物整治和社区协商治理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农村城镇化的运行机制和动力机制,呈现了不同的社会工作评估类型和方法,反映出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倾向和人民立场,强调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者/简/介
梁德阔 安徽人,法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社会工作教育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常任理事,主要从事社会工作教学科研工作。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著作5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和教育部重大项目子课题3项。
目 录
第一章 民间纠纷调解
第一节 民间纠纷调解对象考析
一、“民”:民间纠纷的主体
二、“民间”:民间纠纷的场域
三、日常生活:民间纠纷的指向
四、结论与探讨
第二节 人民调解权威分析
一、人民调解权威的“正当性”
二、人民调解权威的结构类型
三、人民调解权威的功能整合
四、结论与探讨
第三节 “六尺巷”调解文化探析
一、张吴两家“争面子”和“斗气”
二、张英的礼让思想与调解智慧
三、调解的情面平衡方法
四、结论与探讨
第四节 “助人被讹”的社会治理困境
一、“助人被讹”的社会危害
二、“助人被讹”的道德张力
三、“助人被讹”的法律争议
四、结论与探讨
第二章 城市社区治理
第一节 城市高空坠物整治
一、高空坠物整治的背景缘由
二、高空坠物整治的基本做法
三、高空坠物整治的主要成效
第二节 城市社区协商治理
一、社区协商治理的时代背景
二、社区协商治理的基本内涵
三、社区协商治理的价值取向
四、“三协换一谐”:化解住宅区配套公共建筑纠纷
五、对城市社区协商治理的思考和建议
第三节 和谐社区文化建设
一、和谐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和谐社区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三、和谐社区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
四、和谐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
第三章 农村城镇化
第一节 农村城镇化的运行机制
一、农村城镇化的生成机制
二、农村城镇化的模式和条件
三、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动力
第二节 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
一、集聚效应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二、区位优势是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三、利益驱动是经济发展的直接原因
四、产业结构转换是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
第三节 徽州古村落的经营管理模式
一、西递古村落的经营模式
二、宏村古村落的经营模式
三、股份合作制经营模式设计
第四章 社会工作评估
第一节 非营利组织培训公务员项目评估
一、非营利组织能力评估
二、公务员培训需求评估
三、培训过程评估
四、培训影响评估
五、评估建议
第二节 高中阶段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评估
一、办学条件的SWOT分析
二、教育股份合作制模式设计
三、美国全球通用证书考试课程设置
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风险
第三节 音频党课直播效果评估
一、音频党课的特点
二、音频党课的效应
三、音频党课的启示
第五章 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节 弘扬抗疫医护人员职业精神
一、医师职业的神圣性
二、医护人员的仁心
三、医护人员的初心
四、医护职业精神的升华
第二节 帮扶大城市支出型贫困
一、支出型贫困提出的理论意义
二、上海市支出型贫困的救助模式
三、上海市帮扶支出型贫困的经验启示
第三节 推进城市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征
二、上海市的做法及经验
三、国内外经验借鉴
四、完善均等化建议
第四节 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一、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内涵
二、立法先行是法治化前提
三、司法公正是法治化底线
四、依法行政是法治化关键
五、法律监督是法治化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