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与市场:理论与实践的反思》是经济学专业学术专著,共分为7章,第一章简要回顾了东西方经济学思想发展历史,对自由放任和政府干预两种经济学思想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及比较,第二章主要分析了市场的起源和市场经济概念的内涵,第三章主要分析和梳理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提出了价值比较机制的概念,并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第四章简要分析了人类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架构,第五章分析了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和特征,重点分析了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以及经济危机等问题,提出了应对经济危机的基本思路,第六章阐述了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第七章提出了计划经济理论,并对其内涵和基本理论体系进行简要分析及阐述。
《计划与市场:理论与实践的反思》主要看点:对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概念重新进行了分析及定义,回答了什么是市场经济,什么是计划经济,提出了价值比较机制概念、计划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了经济危机的应对思路。
政府干预与自由放任这两种对于人类经济活动的不同态度形成了如今经济学思想的两条主线,这两种经济学思想的不同之处在于政府干预一派认为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也会有失灵的时候,因此主张政府加强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不能任由市场经济自由发展,而自由放任一派认为人类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非由市场失灵引起,而是由错误的政府干预政策引起的,因此主张政府应尽量减少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市场规律会自行纠正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干预和自由放任尽管观点与主张相左,但其理论基础都建立在市场经济理论基础之上,区别在于两者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与理解不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反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张建立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即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人们曾认为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与市场经济模式是相对立的,要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就一定要消灭商品流通,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中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中央政府的指令完成的,而市场经济模式中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价格机制完成的。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真的是对立的关系吗?市场机制真的是万能的吗?我们现在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究竟是由市场失灵造成的还是由政府失灵造成的?
本书试图通过对经济学基本理论的重新梳理,对相关基本理论观点重新进行分析、归纳、研究,以解开经济学中的这些谜团,让我们能够对整个经济学体系有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杨彦月,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人,1983年生,2001年毕业于兰州气象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现变更为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自2002年9月至今,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大城街道办事处工作。
第一章 经济学思想发展简史
一、中国古代经济学思想发展历程简要回顾
一、东西方古代经济学思想比较
三、“传统计划经济”理论与自由主义的交锋
四、历史轮回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市场的起源及市场经济的内涵
一 市场的由来
(一)物物交易的发展与市场的形成
(二)交易机制的形成
一、市场经济的内涵及其与配给制经济和自然经济的比较
第三章 市场经济基本要素
一、社会分工是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
一、市场的主体是人
三、市场经济的客体是各种交易资源
四、价值比较机制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机制
(一)价值
(二)使用价值
(三)交换价值、价值比较机制与价格
(四)货币
(五)成本与利润
(六)劳动价值与剩余劳动价值
(七)价值比较机制的重要意义
五、交易规则是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管理规范
第四章 人类社会经济运行的体系架构
一、获取资源
(一)生产
(二)生产要素
(三)生产要素的组合形式和生产组织的
管理方法
二、配置资源
(一)资源权属关系
(二)资源流通方式
三、使用与处置资源
第五章 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与特征
一、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一)供需关系的重要意义
(二)价格信号对供需关系的影响
二、价格规律及货币政策对价格规律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货币超发与流动性陷阱
(二)通货紧缩
三、经济周期
(一)周期性现象成因分析
(二)宏观经济周期演化过程分析
(三)经济危机成因分析
(四)阻止和化解经济危机的基本思路
四、市场竞争与垄断的关系
五、比较优势与资源流动方向
第六章 自由市场经济理论
一、亚当·斯密与“看不见的手
二、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目的与方法
(一)参与
(二)管理
(三)引导
(四)管制
三、交易机制与配给机制优缺点
(一)交易机制的优点
(二)交易机制的缺点
(三)配给机制的优点
(四)配给机制的缺点
(五)交易机制与配给机制的融合趋势
四、结论
第七章 计划市场经济理论体系
一、计划市场经济理论简述
一、市场经济计划的方式方法
(一)计划方式的两种类型:控制与引导
(二)计划应用的两个层面:微观与宏观
三、”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主要理论误区与经验
教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