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资本主义》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金融危机背景下资本主义的变化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阶段性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资本主义》汇集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经典著作中对资本主义的形成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资本主义的政治、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资本主义》:
在托拉斯中,自由竞争转变为垄断,而资本主义社会的无计划生产向行将到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计划生产投降。当然,这首先还是对资本家有利的。但是,在这里剥削变得这样明显,以致它必然会被废除。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会容忍由托拉斯领导的生产,不会容忍由一小撮专靠剪息票为生的人对全社会进行如此露骨的剥削。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0年1月-3月上半月),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8页。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无论有或者没有托拉斯,资本主义社会的正式代表——国家终究不得不承担起对生产的管理。这种转化为国家财产的必要性首先表现在大规模的交通机构,即邮政、电报和铁路方面。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0年1月-3月上半月),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8-559页。
无论转化为股份公司和托拉斯,还是转化为国家财产,都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在股份公司和托拉斯的场合,这一点是十分明显的。而现代国家也只是资产阶级社会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般外部条件使之不受工人和个别资本家的侵犯而建立的组织。现代国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它越是把更多的生产力据为己有,就越是成为真正的总资本家,越是剥削更多的公民。工人仍然是雇佣劳动者,无产者。、资本关系并没有被消灭,反而被推到了顶点。但是在顶点上是要发生变革的。生产力归国家所有不是冲突的解决,但是它包含着解决冲突的形式上的手段,解决冲突的线索。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0年1月-3月上半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07-408页。
只要政权掌握在有产阶级手中,那么任何国有化都不是消灭剥削,而只是改变其形式;法兰西、美利坚和瑞士等共和国,同君主制的中欧和专制制度的东欧相比,情况并没有丝毫差别。
恩格斯:《致麦克斯·奥本海姆》(1891年3月24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7页。
我们知道,并不是利润的每一个偶然的量的分割,都会照这样转变为质的分割。例如,一些产业资本家合股经营企业,然后在他们中间按照合法的契约来分配利润;另一些资本家则不是合股,而是各自经营自己的企业。后者就用不着按两个范畴计算他们的利润,把其中一部分当做个人的利润,把另一部分当做并不存在的股东的利润。因此在这里,量的分割不会转变为质的分割。在所有者偶然地是由若干法人组成的场合,才会发生这种分割,否则是不会发生这种分割的。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7-418页。
Ⅲ.股份公司的成立。由此:
1.生产规模惊人地扩大了,个别资本不可能建立的企业出现了。同时,以前曾经是政府企业的那些企业,变成了社会的企业。
2.那种本身建立在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并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前提的资本,在这里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即那些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的资本)的形式,而与私人资本相对立,并且它的企业也表现为社会企业,而与私人企业相对立。这是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
3.实际执行职能的资本家转化为单纯的经理,别人的资本的管理人,而资本所有者则转化为单纯的所有者,单纯的货币资本家。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4-495页。
在股份公司内,职能已经同资本所有权相分离,因而劳动也已经完全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剩余劳动的所有权相分离。资本主义生产极度发展的这个结果,是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所必需的过渡点,不过这种财产不再是各个互相分离的生产者的私有财产,而是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财产,即直接的社会财产。
……